
潛陶刻 書畫段泥三層果盒
段泥材質果盒,內施釉,有細密開片。圓形盒分三層,制作規整,大小比列一致,分段刻銘各體書法、山水花卉。盒蓋頂面刻踏雪尋梅圖,隸書題“十月先開嶺上梅”,并落“壬子(1912)重九,潛陶鐫”。第一層,盒身鐫枇杷圖,篆書刻字“用成口實爰享嘉賓,時紀壬子秋月上浣,宜興潛陶鐫”。第二層盒,刻有石榴,繆篆書“貯檳榔,以相酬,與櫻枌,而同色。壬子秋月,潛陶監制”。第三層花鳥圖,行書款識“授法置錢,饋殮藏璧,元日則逰以五辛,美人則報以雙玉,潛陶監制”。刻畫豐富,文辭雋永,耐人玩味也。

潛陶刻 吳云山制紫砂水仙盆

巖如刻 吳芝萊制木瓜壺
巖如,蔣永西(1900-1957)又做蔣榮熙,藝名巖如、石生、聚蓮老人,宜興蜀山人。為民國時期宜興著名鐫刻藝人,常在制陶名家作品上刻字作畫。17歲拜邵云儒(北巖)為師,長期聘用于宜興利用公司,毛順興、亦為鐵畫軒,陳鼎和,基德昌、立信定器裝飾。一般都是任淦庭畫蔣永西刻。刀法嫻熟,擅長填色勾染,自成一格。
吳芝萊,吳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吳芝萊。14歲向汪春榮(生義)學習制陶技藝,與汪寶根、朱可心為師兄弟。1915年,由江蘇宜興利用陶器公司介紹,去山西省平定縣平民陶器工廠人技師,歷時三年,此間不僅傳授紫砂陶的成型技術,還利用炭釉爐試驗燒成的爐均紫砂彩釉陶,成為近代宜興陶藝界向外傳播紫砂技藝的杰出代表之一。

岐陶刻 “吳德盛制”款段泥施釉碗

“吳德盛制”款紫砂孤菱壺
紫砂壺呈四方,四角折轉圓熟,壺身輪廓宛若半月,前端流嘴跟部粗圓,嘴口前身外翻,壺身另側置圓把,自肩部斜出,收于壺身下端,壺蓋沿邊作方唇,中部平弧微隆,上設橋鈕,與頂蓋銜接自然,壺身底部四角作足,觸面寬大,整件茶壺造型敦厚沉穩,壺身四角寓方于圓,渾樸有致。茶壺外壁一面作各體書法裝飾,古樸有趣,后落“岐陶主人刻”款,另面刻畫小景山水,畫面表現河岸山林,其中一小亭佇立于河岸之邊,岸上樹叢三兩相依,隨風搖擺,整幅景致清秀宜人,畫面上方題“岐陶刻”款。壺身器底刻“吳德盛制”款,其為民國時期著名紫砂陶器商鋪名號,店主吳漢文為清末民初宜興紫砂制陶高手,其多擅長于壺身雕刻詩詞書畫,此件紫砂壺既為吳漢文代表之作。

金鼎商標款 王熙臣制紫砂壺
壺形敦厚圓潤,經捂灰工藝而呈黑灰色。壺身正面刻篆書“雷芽”,署款“時紀壬申(1932年)仲秋之月岐陶鐫”;另面銘“幽香,漱石畫”,旁飾幽蘭數朵,運刀明快。底鈐“金鼎商標”圓形印款,蓋內“熙臣”篆書印款。
捂灰,即將已燒清的紫砂壺用稻谷的谷糠密封于匣缽內,放在龍窯的爐頭部位再燒一次。由于爐頭部份的溫度在1000度以下,燒成時升溫緩慢,谷糠被引燃但因缺乏足夠氧氣不能充份燃燒,其炭分子吸入壺胎而形成黑色。

金鼎商標
“金鼎商標”為民國時期吳德盛所創辦的陶器行的著名商標,創于1916年,沿用至1939年底。印款中央是一個由“吳德盛”三字組合成的鼎形圖案。

金鼎商標款 任淦庭作紫砂掛盤

金鼎商標款 紫砂盤
盤為圓形,直口,淺腹,平底。黃白砂泥制成,呈色冷黃,燒成火候甚足,結胎硬朗。盤心鐫刻玉川品茶圖,高士寬衣帛帶,煎煮茶汁,刻畫生動,題銘“玉川品茶。松道人作”,鈐印“任氏”。紫砂盤畫面布局有序,利用大面積留白的手法表現高雅清幽的意境。器表煥發神采,紋路斐然,與鐫刻書畫紋飾相映成趣。器形雖簡,然胎體厚實,意境高雅,為上等紫砂器具。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