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紫砂壺,不得不說最著名的宜興。而說起宜興紫砂壺,則不得不提及大文豪蘇東坡,當年他“東坡提梁壺”的傳說被深深烙印在了愛壺人的心中。 傳說蘇大學士晚年棄官來到蜀山,因為愛茶如命,蜀山又盛產著名的唐貢茶——宜興紅茶,當然還有海內外皆聞名的紫砂壺,這些都讓蘇東坡流連忘返。但紫砂壺都太小,滿足不了他對飲茶的需求。有一日,他看到書童提著燈籠走過,蘇大學士靈機一動,用上品天青泥經過反復試驗,做出了著名的“東坡提梁壺”,簡稱“提蘇”。從此,紫砂茶壺就與名人結緣,文人墨客無不以提壺品茗為傲,“日日把玩知足壺,綠茗香菡一胃舒”等膾炙人口的詩句也賦予了這把小小紫砂壺醇綿不絕的文化底蘊。 正因為其具備了藝術性、實用性以及紫砂與茶葉相得益彰的交融、茶禪一味的文化,紫砂壺顯得愈發珍貴,成為中國文化領域的傳奇。

明代文人震亨所著《長物志》記載,紫砂壺“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壺壁吸附茶氣,日久使用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用紫砂壺飲茶,由于其傳熱慢的特征,可以對壺內茶湯有保溫效果,即便是熱水,使用起來也無燙手之感。另外,因為透氣性好,紫砂壺泡的茶不易變質。


但讓古今中外廣大茶友更愛的,并非是這些特征,而是紫砂壺泡茶時,與茶葉相得益彰的特性。“用紫砂壺泡茶,絕不會有煮鍋水的味道,并且茶香濃郁持久。紫砂顆粒、粗糙的內壁,能有效留存茶葉的香氣,長久使用,即使在不放入茶葉的情況下倒入開水仍然茶香誘人。


紫砂壺在長時間吸收茶湯中的茶油之后,表面會變得光潤似玉,讓主人越來越愛。“就像文玩一樣,壺要養。不同的是,茶壺需要用茶來養。”茶壺因茶而生,而茶又滋養了茶壺。兩者就像高山流水的知音一般,千百年來用彼此的愛來供養對方。他們又纏綿在一起,伴隨主人一起徜徉在曼妙的茶湯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