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紫砂壺中,如何挑選到一把好壺,無論是紫砂新生還是老手,都是一個難題。在投資收藏紫砂壺時,非常有必要考慮制壺之人的名氣。但這也需要投資者具有“慧眼識真”的本領。在紫砂壺這個大家族里,有一定思想觀念、個性鮮明并能反映當今社會主題的作品也是鳳毛麟角的。在經濟實力允許的條件下,投資者應該首選名家之作。
客居北京的周桂珍是三位女大師之一,其作品在海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她的紫砂作品大氣、豁達、灑脫中也蘊含著女性的秀麗與和美。近代的藝術大師中如劉海粟、朱屺瞻、馮其庸等都曾在周桂珍的壺上題詩作畫。與造型大師韓美林、張守智的合作,更引領了紫砂的新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南京博物館院、香港茶具文物館、臺灣歷史博物館,都相繼收藏她的紫砂作品。她所制作的集玉壺,1978年曾被選為鄧小平首次訪問日本的國家禮品,其制作的曼玉提梁壺則被中南海紫光閣選作陳列工藝品。前不久,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她制作的一把集玉壺。從國際市場行情來看,周大師的作品市場價位穩定,適宜收藏。
今年66歲的徐秀棠先生是內地公認的紫砂工藝大師,憑借著精湛的紫砂雕刻技藝,很多臺灣收藏家都十分看好他的作品。他制作的紫砂茶壺具有很大的投資潛力。
何道洪是紫砂收藏市場上熱門追捧人物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的多件作品被故宮博物館、中南海紫光閣、香港茶具文物館、中央工藝美院收藏或選作國家禮品。他的作品醇厚雄勁、工藝精湛在傳統基礎上提煉、形成了他個人的何氏風格。要想購買他的作品,您必須要持幣耐心等待。
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壺在市場上是千金難尋的。很多大師都在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作品數量,并且有的大師在回購自己的早期作品。北京銷售大師作品的地方不多,來源最令人放心的也就是中國工美展賣的作品。據筆者了解,出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之手的作品,價位多在10-20萬元之間。
也有人不解,一把僅盈握的泥制小壺,為什么價格遠在黃金、象牙、美玉、翡翠之上呢?其實,古詩有云:“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把壺全靠手工,一點點捏、塑、貼、全憑心血澆灌,鑄成藝術結晶。探究起來,經得起長久玩味,百看不厭的藝術珍品,應該不受市場價格的限制,這也是藝術魅力的所在。
同級別大師的作品,業內也存在著較大的價格差異。職稱不是判定紫砂壺價格的唯一標準,但沒有職稱是萬萬不能的。許多大師自己收入提高的同時,紛紛帶頭納稅,短短三年內,宜興紫砂從業人員的個人所得稅繳納總額10萬元上升到如今的1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