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玉 明萬歷至崇禎年間,武林(今杭州)人,能賦詩操琴。因浙江普陀建“三秀祠”,特至宜興定制祭祀用茗壺,自己設計, “其制壺別具遐想”。清·蔡寒瓊《牟軒邊瑣》對此有記載:“…… 一白泥茗壺,……壺堅質如玉,古澤如膏。”壺身、的、把、流、型的描繪較詳,題詞篆刻十分清楚,但此茗壺至今未見其器,似已失傳。對書中蔡寒瓊記述此壺所用泥料及成品壺“堅質如玉,古澤如膏”,許多資深壺迷十分向往,據(jù)說早前臺灣壺迷通過宜興丁山配泥高手想得到這種泥料,但是都未如愿。梁小玉其時為明代末年,此時所取紫砂泥多為較淺表層。了解宜興黃龍山和青龍山地質地貌的人,容易理解一些紫砂料是可遇不可求的。歷史上記載的類似失傳的泥料還有很多,其中的許多品種也許是今人永遠的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