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在挑選紫砂壺的時候,往往會按住壺蓋上的氣孔倒一下水,認為只有按住氣孔倒不出水來的,才是做工好的紫砂壺。其實我們在使用過程中,雖然是密封性嚴實的為好,但是千萬不能鉆牛角尖,不要相信一些錯誤的所謂“老玩家”經驗。


紫砂壺有千千萬萬種造型,每個造型款式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方壺口蓋由于造型限定,氣密性沒有圓壺好,大圓平蓋的密封性,也沒有小圓扣蓋好,這個都是紫砂界公認的。這個跟壺型是有很大的關系,接觸的紫砂越多,越能體會。很多時候幾百塊錢的小圓壺,氣密性都沒問題,相反一些國家級大師的壺,有時候去測試氣密性也是一般的,但是它依然是把好壺!



況且,很多紫砂壺蓋上的氣孔是無法按住的。
而用這種方法來測試紫砂壺的出水好不好,也是不科學的。紫砂壺的出水好不好,總體分二大類:一是流速,主要受水的壓力影響。二是流量,受壺孔到流口的一條通道中的最細小部位影響,即瓶頸原理。


那么知道這兩個基本原因后,我們就可以分析出紫砂壺出水不暢,大凡有以下幾種情況:
1、壺型的先天限制。如三灣流和流根部的位置太高的壺型。
2、做工不良,流內有“結石”,也就是有泥巴沒清理干凈堵住了。
3、各方面都是符合出水流暢的條件,清水試出水的十分流暢,但泡茶時常常網孔被茶葉堵死,比如紅茶比較細容易堵住,這是后天因素。除上述壺型原因,只要不是第二種情形,出水雖然不暴爽,但流暢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顧景舟大師曾說過:一把好的宜興紫砂壺,必須是作品本身能夠抒發藝術語言,令人油然而生一種美好的藝術感受。一是要給人一種美的外在形象,二是要散發美的情趣,三是要有美的藝術內涵。如果能做到三者皆備,便達到了精氣神融會貫通的境界,就能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那才是一件上乘的紫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