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七屆中國十大紫砂茗壺展,日前在上海啟評。江蘇、浙江和上海二省一市的近百位工藝師共有百余把紫砂壺精品匯聚本市鴻運齋讓愛壺者“評頭論足”。 一款鼓腹、收頂、撇足,壺鈕鑲嵌碧玉的紫砂壺,置于鴻運齋樣品柜,許多藏友玩家“養眼”過后,紛紛評說此壺器型豐滿、線條流暢、工藝精湛、在數千萬款紫砂壺中非常“出眼”,工藝勝似大師。人們感到仿佛在哪見過此壺,但又具體說不出是哪款。其實,紫砂壺自問世已600年,這款青銅器形壺,誰也沒有做過,這次是第一次制作。為何許多玩家說見過此壺,就因在青銅器中見過它。 師酉簋是一件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銅器,距今約近3000年,器型舒展大氣,做工精細。內壁銘文107字。記載了西周晚期人師酉在吳太廟被周唯王冊封,讓他傳承祖先的官職,管理農業生產及部分奴隸。同時師酉還得到周唯王賞賜的大量衣服、玉佩、車馬器等財物。師酉得到賞賜后,拼命為周唯王工作,以回報他的厚望。周唯王去世后,師酉為感恩周唯王對自己的培養,所以特地做了一個件叫簋的青銅器,把這段經歷用文字刻于腹內,成了一件富有史料和藝術價值的文化遺產。這段塵封的軼事生動地反映了我們的祖先是十分懂得感恩的。知恩(簋)壺,生動演繹了被人遺忘敘述的這段歷史,也弘揚了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美德。知恩壺由黃棟華創意,韓榮昌玉雕大師設計,制壺大家張紅華侄子、工藝師張子威制壺。為彰顯知恩壺的古樸,特選用拼紫泥制作,壺高11.5厘米,壺腹直徑12厘米,壺口7.5厘米。嘴與把間距18.5厘米,容量約600毫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