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紫砂壺,除了造型千姿百態(tài),泥色豐潤古雅,功能奇異獨特之外,還集詩、書、畫、印于一壺。因此,每一只壺,都是一件別具氣韻的藝術珍品。
中國人愛吃茶、賞壺、品茗、吟詩,風雅之至,留傳下來的賞茶詩也不少,其中有宋代歐陽修“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清”的佳句,還有梅堯臣的“雪貯雙砂罌,詩琢無玉瑕”等等,但當時還沒把這些詩句銘刻于紫砂陶中。直至明清時期,宜興陶瓷蓬勃興起,紫砂壺才吸引了眾多書畫名家來到宜興,他們或親自揮筆兼刻,或與藝人合作鐫刻,使紫砂壺成為“字隨壺傳、壺以字貴”的雅玩。
有的壺身鐫銘曰“一杯清茗,可沁詩脾”;也有鐫“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的;還有人借銘文渲發(fā)胸懷。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紫砂壺上刻一詩云:
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饑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
乾隆帝也曾為紫砂題詩一首:
錦校不藉無孫擲,練影中堆萬簇花。
設與水仙作春波,天邊風月傲清華。
此壺至今還在北京故宮收藏。
清末民初,一代紫砂書畫雕刻家沈才田、韓泰、路蘭芳、任淦庭等,曾與書畫名家于右任、吳昌碩、程十發(fā)、唐云等合作,制成“四方古菱壺”、“漢君壺”等,被陶藝界一時傳為佳話。其中陳少亭與蔡元培合作的一只紫砂花盆尤為名貴:盆系樹樁形,樹皮深褐色,有三個樹節(jié),兩處脫皮露胎,造型生動逼真;盆的口徑 14.4厘米,高11.5厘米,兩側一面刻的是蔡元培先生的題詩:
不使寶山空手回,瀕行精選贈盆栽。
花神未必增惆悵,乞得君家衣缽來。
岳淵主任屬
蔡元培
另一面刻題記:
黃氏植物,芳榮作品,少亭刻。
當時,蔡先生將此盆贈給被譽為蒔菊名手的《花經(jīng)》作者黃岳淵。這件紫砂杰作,如今當是稀世之珍了。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