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泥也稱團泥,亦是紫砂泥料的一個大系,燒成后呈或深或淺的黃色。紫泥富貴,是官宦至愛,段泥脫俗,為文人所喜。清代、民國留下的段泥傳器較多,大多還有詩畫刻繪,帶有明顯的文人味。
段泥燒成溫度較高,溫度不足燒成的段泥壺會產(chǎn)生“吐黑”現(xiàn)象,即在使用后壺身出現(xiàn)難看的小黑點,針頭大小且密密麻麻。現(xiàn)在的窯爐都為高溫窯,可輕易提升至所需溫度,使泥料達到較高的結晶,燒成后就不容易吐黑。
個人認為,段泥至純,應該是細嫩若嬰兒肌膚,即為本山綠泥。下一等為普通段泥,質(zhì)感也較紫泥細膩。所謂“芝麻段”、“黃金段”亦不過是段泥的一種,而“降坡泥”介于紫泥段泥間,我一直也把它歸于段泥一類,這些我認為都是下品,段泥中的駁而不純者,此乃個人喜好,不是標準,也有人喜歡它們特殊的色澤和花紋,我也不認為是錯的。
圖1 段泥原礦

圖2 段泥原礦(共生,不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