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綠泥之我見
初學者以為“本山”是一座神山,謬矣。所謂本山中的“本”,跟我們平時買水果、蔬菜時所說的土話“本洋”中的“本”含義大致相同,“本山”,就是指“黃龍山”,是“本”而非“他”。“本山段泥”、“本山紫泥”等等,就是指黃龍山出產的泥料,而不是湖父等其他地方出產的。
本山綠泥過于細膩,缺少紫砂的“砂”性。俗話說,“泥是肉,砂是骨”,行家說紫砂泥泥中有“骨”。這個“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顆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沒有骨架就撐不住身體。本山綠泥“砂”性太低,因此難以單獨成型,因為其顏色嫩黃可人,多用來作裝飾泥,粉飾在壺外。我是沒有看過單獨用本山綠泥做的壺,想過去要做也是大量調砂才行,不然就是一灘泥漿。恕我愚鈍,沒法想象按傳統打泥片的制作方法如何全手工制作一把本山綠泥紫砂壺。所以我對眼下所謂的“本山綠泥”作品都持懷疑態度,認為應該是較細膩的段泥而已。
圖5 本山綠泥原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