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筋紋器(俗稱筋瓤貨),為紫砂茗壺造型體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與紫砂光貨素器(俗稱光貨),并存于世,相互輝映。它的造型創作理念主要是依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瓤和紋理,經提煉加工創作。如四方菱花、菊瓣、玉蘭等。規則的紋理組織,等分勻衡,齊整協調,線條順暢,自然明快,具有強烈的節奏韻律美。是茗壺造型藝術中具有代表性、形制豐富、影響較大的門類之一。從明代董翰的菱花式壺,時大彬制十八瓣瓜棱壺;清代陳鳴遠的南瓜壺,近代王寅春的半菊壺、圓條壺、乃至當代藝人通過孜孜不倦的追求所創造出來的一件件更豐富、更精美筋紋器。無不體現其藝術魅力。
如果說,筋紋器是紫砂藝術長河中一泓清泉,那么,筋紋裝飾就是這一長河中隨處可現的漣漪。因為,筋紋裝飾這一藝術手法作為紫砂器造型中細部處理,它廣泛地出現在壺盤、鼎……之中。就壺而言它也出現在圓器、方器、塑器之中。若裝飾圓、方器時筋紋的表現可以是變化萬端的幾何曲線,它的存在有利于幾何形態的有機結合,即方、圓、梯形、三角形的形體變換、過渡、切割和堆砌,避免僵化、呆板;若與塑器結合,筋紋就表現為自由曲線,個性相對強烈。它伸曲起伏,抑揚婉轉,松馳急緩,富有韻律。它與自然界的許多生動事物結合,淋漓盡致地刻劃和表現行云流水、風松雨竹、走獸飛禽,使它們物化為無聲的詩,無彩的畫,精彩紛呈。

1.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菱花壺》

2.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圓條壺》

3.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源緣流長》
綜上所述,紫砂筋紋器的技藝實際上是陶瓷形體設計中的凹、凹、軟、硬線角在紫砂藝術中的運用,而紫砂陶的特異功能為這些線用的超常發揮提供的場所。
為器者:整體設計要求線條寬窄得體,線面轉折明確,動態形象生動;制作時對“角”、“線“的處理要清晰,凸凹要相稱,才會起到一種實體與空間互補的作用。如作壺,則要求口蓋準縫,既嚴密又通轉,所謂“通轉”是指按外型的等分,任意轉換方向都能合縫,且與整體協調,為“飾”者:要求服從作品的主調,線角處理的明、暗、寬、窄、凸、凹、收、放、動、靜無不為襯托主題、表現主題服務。通過嚴格合理的裝飾,使作品飽滿且顯得豐腴、挺拔中又露雄健,“光而不呆”、“花而不俗”,使藝術的感染效果更為強烈。
紫砂筋紋器造型作為紫砂造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門類之一,優良傳統應該繼承發揚,并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立足于創新。這樣,才不致于使優良的傳統技藝失傳、直至湮沒。也只有在發揚光大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紫砂筋紋器新作新品新款才能不斷涌現,紫砂藝術才能繁榮,才能使紫砂事業進一步向前推進發展。紫砂筋紋器造型必將推陳出新,必將重塑輝煌,這是必然的,亦是可行的。優秀的傳統經典融入現代創作潮流,也必將為紫砂筋紋器注入新的動力,將紫砂筋紋器推向新的發展空間,使紫砂筋紋器永載史冊,萬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