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茶壺的終極價值就在于使用和欣賞,而更多的是在使用過程中帶給你的美好享受,其中“養壺”已被公認為是玩壺的重要內容。一把紫砂茶壺從“新”用到“舊”,需要一定的使用頻度和時間,在這個過程里中,它將讓你感受到許多奇特的變化,體會到不少微妙的樂趣。
從審美角度來看,紫砂材質的美就是需要在茶水的不斷沖泡中漫漫呈現出來。茶水中含有多種不同的植物堿、礦物鹽和有機酸,這些物質都能對紫砂材質產生細微的侵蝕作用,更何況茶水都是熱氣騰騰的開水呢?同時,手和茶巾在不斷地與壺體摩擦,這無意之中就在進行著一種自然而輕柔的研磨。
因此,“養壺”實際是人們在休閑品茗時進行的一種集沖泡、侵蝕、研磨為一體的愉快勞動。這也就是紫砂陶材質最為受歡迎的獨特優點。當然,不同品種的泥料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速度也不一樣,這取決于泥料的質地、壺的做工和燒結程度等。對于這個現象不應該以好壞來論,而應該是屬于快慢的問題,因為養壺是一個很自然的取樂過程。
另外,有人在養壺時常把臉上的“油”擦到壺體上使之產生“光亮”,這真的是一種沒有意義并且極不衛生的行為!正因為紫砂材質有氣孔,故那些油垢鉆進去以后會造成氣孔堵塞,影響透氣和茶繡吸收,并且這些有機垢必然要產生腐質而不利于衛生健康。還有一些人常把新壺放在水中煮沸或高壓鍋壓,說是“退火”去“土腥”味。我認為這并沒有實際意義,弄不好會冷熱急變損壞茶壺,造成不必要的遺憾。其實,一般的新壺用溫水或加入少量的醋沖洗幾遍就可以開始使用,犯不著用一百多度的水來為一千多度出來的陶瓷進行快速“退火”。
還常常有人問起,用什么樣的壺泡什么樣的茶好?有沒有標準?那當然是沒有規定的。不過,大家都知道紫砂壺有透氣性和吸水性,沏過茶以后會有該茶的香氣留在里面,所以,講究一點的茶人用不同泥料、不同大小的壺來泡不同的茶,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樣,發酵程度不同的茶葉,最好是選擇透氣性不同的壺,這也算得上是品茶的文化吧。(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