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壺長久以來,即被人們推崇為理想的注茶器。它優良的使用功能,在明清兩代的文獻中即有所記載。明清兩代人們認為茶壺之所以“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陶”,是由于紫砂壺能發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奪香,又煮熟湯氣。關于“越宿不餿”的說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紫砂茶具還因其造型古樸別致、氣質特佳,經茶水泡、手摩挲,會變為古玉色而備受人們青睞。那么,一只紫砂壺該如何為其開壺呢?

首先,拿到一把紫砂壺后,先用涼水對其進行24小時至30小時的浸泡,這樣做可以為紫砂壺去掉土腥味。
接下來需要注意的是,一把壺只沏一種茶。因此最好多備幾個好的紫砂壺,不應喝什么茶葉都用同一把茶壺,應加以識別,以免混亂。這樣養壺,變化很穩定,泡出的茶水也很穩定。
泡茶時,先用沸水澆壺身外壁,然后再往壺里沖水,也就是常說的“潤壺”。在茶海旁邊最好準備一塊茶布,經常用茶布擦拭壺身,不要將茶湯留在壺面,否則久而久之壺面上容易堆積茶垢,影響紫砂壺的品相。壺內不要常常浸著水,每次用完后用布吸干壺外面的水份,使用后的紫砂壺必須保持壺內干爽。
值得注意的是:清洗紫砂壺時不要用洗潔靈或其他化學物浸泡,紫砂壺還應該躲避煙塵,化學物品容易將茶壺內積存的茶香清洗掉,煙塵容易使壺面失去光澤。正確的使用方法是用清水洗刷,并用熱水燙一下,打開蓋子干燥放置即可。需要特別注意一點的是,朱泥類茶壺應該在60℃至70℃的溫水中浸泡,再用來沏茶,這樣對養壺更有利。(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