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1月23日下午,一把顧景舟制、吳湖帆繪的紫砂壺在上海工美秋季藝術品專場拍賣會上以318萬元成交。這是迄今有成交記錄以來最貴的一把紫砂壺。
“貴重如珩璜、珍重比流黃”,紫、綠、紅三色基泥的單調卻能成就紫而不姹、紅而不嫣、黑而不墨的氣韻。紫砂,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繽紛的釉色,粗糙質拙間盡顯匠心獨運。
從越國大地的“陶朱公”到紫砂壺創始人供春,從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時大彬、李仲芬、徐友泉)到當代紫砂大師顧景舟,紫砂陶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一門獨樹一幟的藝術。無論是清秀飄逸,還是粗獷簡雅,紫砂壺的形、氣、神成就了其獨特的藝術氣質。它素心素面,宛如新生嬰兒,撫之頓生憐愛;它樸素率真,是一種情緒的抒發,時空的交流;它造型流暢、線條起伏,明轉暗折中卻有著生命的流動。紫砂壺不僅是絕美的藝術品,更是文人雅士愛不釋手的品茗之具,所盛之茶,醇郁芳馨。“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梅堯臣的詠茶名句堪稱千古絕唱。“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紫砂品茗,溫潤醇香,用之愈久,色澤愈加光潤古雅。這就是古今中外講究飲茶的人鐘愛紫砂壺的原因。
從古至今,一把精美的紫砂壺往往“價凝璆琳”(美玉),“供春小壺一具用之數十年則值金一笏”,文人的參與更是使紫砂身價倍增,吸引了眾多的藏家品評賞鑒。紫砂,沒有昂貴的原料,沒有過繁的裝飾,卻是一種藝術的體現,文化的增值。紫砂壺身上的詩詞書畫、文學纂刻,既是裝飾層次的提升,也是文化內涵的深蘊。藏家對紫砂的厚愛使得近年來紫砂拍賣呈現“井噴”狀態,屢屢拍出百萬以上的天價。近二十年來紫砂更是價漲百倍,成為各大拍賣場中最樸實無華卻一鳴驚人的黑馬,可謂價堪金玉。
江蘇嘉恒10’春拍聯手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宜興市紫砂行業協會,舉行“‘迎世博’紫砂藝術大展”,并對參展作品進行評比。此次展覽首次系統地推出紫砂界國家級大師、省級大師和高級工藝美術師的130多件作品,是將展覽與拍賣相結合的大膽嘗試。嘉恒此次采用先評獎再上拍的形式,既推廣了中國獨一無二的紫砂文化,更保證了上拍作品的高質量,是嘉恒精品路線的再一次體現。展覽邀請了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長馬達先生擔任顧問,在專家的監督與評審之下,堅持公平公開的原則,甄選優秀作品參與上拍。亮相紫砂專場的拍品均為宜興紫砂中的精品之作。拍賣將于6月4日至5日在南京圖書館進行預展。江蘇嘉恒誠邀紫砂愛好者屆時一賞紫砂之風華,共品紫泥之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