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宜興紫砂收藏熱讓一些人看到了“商機”,而牟利的方式竟是在職稱上動手腳。近日,市人保局職稱部門來到宜興,對該地區職稱方面的不規范行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有人借某協會名義已發所謂“高級工藝美術師”證書500多人、“工藝師”上千人,來蒙騙不知情的收藏者,嚴重擾亂了市場,破壞了職稱的權威性。
據了解,宜興漫長的陶瓷歷史孕育了濃厚的紫砂文化底蘊,紫砂陶壺更是名揚海內外,具有極高的觀賞、收藏和使用價值,成為國內外許多人士爭相收藏的藝術品。收藏熱使少數從業人員在職稱上動起了手腳,沒有職稱的人自封“助理工藝美術師”、低職稱人員自稱是“高級工藝美術師”等等。有的人甚至刻多套印章,找人“代工”制作紫砂壺,然后刻上自己的印章賺取差價。
無錫和宜興職稱部門對工藝美術(紫砂)專業技術職稱的評審一直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取得工藝美術師類職稱必須在具有基本的申報條件基礎上,經過理論和藝術修養考試、現場技巧考核,成績合格后,再由專家進行評審,嚴格控制申報人員的合格率。截至2009年底,宜興在世的國家級大師有10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4位,高級工藝師105位,工藝美術師223位,助理工藝師760位,工藝美術員有1081位。在從事紫砂陶瓷業的6萬多人中,具有政府職稱部門授予的技術職稱的總共只有2169人。
職稱評審本是政府職稱部門組織和管理的職責,但有些人借用國家某協會名義,采取暗中聯絡,收取萬元左右費用,經過半天的所謂培訓后就發放“工藝師”、“高級工藝師”等證書來蒙騙不知情的收藏者。據不完全統計,借某協會名義已發所謂“高級工藝美術師”證書500多人、“工藝師”上千人,造成紫砂從業人員魚龍混雜。
據介紹,目前,宜興職稱部門已和當地鎮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進行清理規范。如提前對取得職稱部門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注冊,清理非職稱部門頒發的證書;對工藝美術專業的技術人員實行跟蹤管理,嚴把職稱申報和考核關;牽頭組織紫砂藝人共同簽署自律公約,承諾誠實守信,維護紫砂美譽。對虛夸職稱、請人代工、混淆市場、欺騙消費者的人員,堅決予以曝光,5年內不得參加職稱申報。對具有職稱部門頒發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上網公布,加強社會的透明度。無錫市職稱管理部門對此將展開跟蹤服務,進一步規范紫砂領域的職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