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輪秋拍中,紫砂雖未像在春拍中一樣創出千萬元的“天價神話”,但是各大拍賣公司接連出現的紫砂專場100%成交率、成交額的大幅度攀升現象,無疑都為紫砂市場的逐步成熟與穩健攀升,提供了最好的詮釋與佐證。同時,老紫砂精品價值日益為人們所認識,創出新的高價。對此,業內人士歡欣鼓舞--紫砂作為藝術品的價值才剛剛開始體現。老壺、重器將是市場追逐的熱點。
紫砂成秋拍“黑馬” 市場逐步走向成熟
紫砂在2010秋拍的各個品類中,可謂一匹“黑馬”。其成交率之高為圈內外人士所稱嘆。一些首次開始開設紫砂專場的拍賣公司,更是乘勢而上,一炮而紅。11月中旬,榮寶秋拍紫砂專場率先起槌,首次開設紫砂專場,便以近98%的高成交率刷新了紫砂拍賣的紀錄,并成為本輪秋拍紫砂市場的風向標。此后,相繼開拍的嘉德、保利、匡時紫砂專場連創佳績,嘉德和匡時更是上演了100%成交的“白手套”傳奇。這其中,匡時也是首次開設紫砂專場。紫砂收藏家、“北京老壺”宋雙才感嘆道:“在以前的紫砂拍賣中,從未出現過如此普遍的高成交率。這為提振市場起到了非常大的促動作用。”
雖然本輪紫砂秋拍未像春拍一樣,出現千萬元以上的市場新標桿,但是其成交額普遍大幅度地增長,體現了市場的整體平穩上揚。而老紫砂精品,也在逐步縮小與當代大師作品價格的距離,成交額較以往有5-10倍的增長。宋雙才介紹說,在今年的春拍中,老的紫砂筆筒也就拍到40多萬元,而在本次匡時秋拍紫砂專場中,楊季初制泥繪牧牛圖筆筒,不負眾望以425.6萬元成交,同時刷新了老紫砂精品的拍賣紀錄。
紫砂收藏家李明表示,精品的東西,不管是新是老,都越來越多地被藏家所認可、被熱情地追捧;而普通的作品,市場反響就比較平淡,這說明紫砂愛好者的認識在進步,市場開始走向理性、成熟了。中國嘉德瓷器工藝品部高級業務經理陳林林也介紹說,記得該拍賣公司成立初期,藏家總是抱著“撿漏兒”的心態來競拍。十多年過去了,市場成熟了,大家的心態也由“撿漏兒”變成了“掐尖兒”,所以才有了新近一系列紀錄的產生。
而對于人們一再擔心的“紫砂泡沫”問題,各界也都表現出樂觀、積極的態度。北京保利拍賣公司中國當代水墨及中國當代高端工藝品經理安蓓表示:“現在看,紫砂還處在一個青壯年時期,還沒有完全成熟。現在每一場都是實打實地有真正的買家進入,中國經濟也不斷地增長,而紫砂本身的價格和數量,以及它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有價格空間。我在幾年前做書畫的時候,人們也一直在說有泡沫,但是無論如何市場還是在穩步上升,所以,對泡沫的認識還是要改觀的。精品肯定會有買家追捧和喜愛的。有人問我紫砂是不是太貴了?沒關系,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幾百萬元承受不了,可以買幾十萬元的,甚至幾萬元、幾千元的,不要把它僅僅當做投資,因為它畢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陳林林則認為,受國家經濟形勢的影響,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紫砂市場還將持續走強。同時,市場泡沫是一個很辨證的問題,并不是說有泡沫市場就不健康,市場正是隨著泡沫的不斷形成和破滅而逐步成熟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