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紫砂壺與利特別是暴利沾上,造假便不可避免了?資料圖片 高仿紫砂壺仿得越來越逼真,“槍手壺”則是真假摻雜,收藏者需要小心再小心。IC圖 宜興紫砂城。
一則宜興60多位知名紫砂陶藝人的姓名遭他人搶注的消息,最近在紫砂界和坊間傳得沸沸揚揚。不少人由此很快聯想到宜興紫砂壺真偽、鑒別、價格等問題,事情迅即成為人們觥籌交錯間最熱門的談資,而此時距離媒體披露“紫砂門”事件尚不足一年。一個小小的紫砂壺,究竟有什么樣的魔力,能讓無數文人騷客為之輾轉反側;越來越火爆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紫砂壺為何輕易拍出幾十萬甚至上千萬元的高價;宜興的紫砂壺市場究竟是何種模樣?連日來快報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調查。經調查得知,宜興紫砂壺市場依然存在著造假現象,高仿壺屢禁不止的同時,“槍手壺”開始出現,后者比前者更為惡劣,“槍手壺”竟然是大師公然造自己的假。而一切亂象背后,無外乎一個字:利。
□快報記者 金辰 陳超
無錫報道
60多名紫砂藝人姓名被搶注
60多名宜興知名紫砂陶藝家的姓名被人搶注為商標的事情,其實最早發生在去年的10月份。當地工商部門上門向一位紫砂陶藝人宣傳工商知識時,該藝人覺得把自己的名字作為商標注冊確實很有必要,可工商部門當場查詢卻發現,其姓名早已經被其他人搶先注冊了。
這樣的事情是個案么?工商部門在調查此事的同時,也陸續獲知不少紫砂陶藝人反映的情況。這些紫砂陶藝人稱,最近這段時間他們頻繁收到傳真或電話騷擾,對方要求他們出錢“贖買”自己姓名商標的所有權、使用權,令他們頭疼不已。為慎重起見,工商部門當即對照宜興市編制的紫砂陶藝人名錄逐一查詢,結果一查嚇一跳,居然有60多名紫砂陶藝人的姓名被其他人搶先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了。
購買紫砂壺,作者印章、簽名證書等是甄別作品真偽的重要依據之一,可是一旦紫砂陶藝人的姓名被其他人注冊成商標,正牌紫砂陶藝人還能夠在他自己做的壺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嗎?對于沖著紫砂陶藝人名氣前來購壺的消費者,他又怎樣來鑒別這把壺到底是不是這個紫砂陶藝人做的呢?如果商標搶注成功,搶注人要在自行加工的紫砂壺上貼上紫砂陶藝人姓名標識,還真就不能說他假了。
從去年10月份到今年4月份,宜興當地的工商部門為這件事情整整忙了半年。前兩天工商部門發布的消息顯示,經過努力,目前有36件尚未進入程序的商標注冊申請被國家工商總局駁回,但仍有20多件搶注的申請因為已經被國家工商總局受理,所以必須啟動異議程序,甚至還有商標已經搶注成功了,接下來還得啟動更加漫長的爭議程序。而在整個程序走完之前,紫砂陶藝人姓名商標被冒用的風險隨時都存在著。
搶注姓名背后的市場亂象
工商部門最近披露的結果在坊間傳得沸沸揚揚,在譴責不少搶注人不顧倫理道德的同時,其實也反映出當下紫砂壺市場中存在的種種亂象。“為什么很多人都不重視自己姓名的商標權,其實歸根結底和紫砂壺制作的傳統有關,認為自己作坊式的經營無所謂,要不就是被早已充斥市場的假貨給弄煩了,也就隨它去吧。”宜興當地知名的紫砂陶藝家賈明(化名)說,至于消費者更是被搞得云里霧里,只能一會聽到“紫砂門”事件驚詫莫名,一會耳聞搶注風波莫名驚詫。
無錫市民姜先生一直以來就在為有關紫砂壺的收藏問題煩惱。姜先生是生意人,平時生意場上來往,送一把價值不菲的紫砂壺通常是相當合適的禮物。可是如何挑選這樣的禮物,姜先生卻最頭疼。
“看起來都差不多的壺,價格從幾百到上萬,說是制作人不一樣,這還好理解;可有時候同樣一個人制作的,價格也會從幾千到上萬不等;再有時候,甚至能從不同的店鋪里,收到一模一樣的幾把壺,都是一個人做的。”姜先生說,書法作品也好,畫作也好,同樣一個人做的一般只會是一個,可紫砂壺只要有了模型,一口氣做數十把甚至上千把的都有,“那到底是只有一個真的呢?還是這上千把壺都是真的呢?抑或是這些壺有真有假?”
紫砂壺其實只是工藝品?
在賈明看來,姜先生的困惑其實源自于紫砂壺本身的屬性。“紫砂壺,不管再怎么強調它的藝術水平,首先它得滿足一個條件,就是它是用來喝茶的一個壺,它的使用價值是非常彰顯的,這一點就和書法、畫乃至瓷器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再者制作它所使用的原材料也有唯一性,不像同樣擁有比較明顯使用價值的煙斗,作為藏品它可以是石楠木的,也可以是海泡石的,甚至可以是玉米芯。”賈明說,“所以我認為紫砂壺不能完全說是一個藝術品,而應該是工藝品。其實你看宜興現在做紫砂壺的大師,他們的全稱其實就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而一個工藝品是可以完美復制的,那么又該怎么來區分真壺與復制壺呢?一個大師做了一把壺,其他人去復制就是假壺,那大師自己復制算真壺還是假壺呢?這樣的爭論隨著機器制壺的出現而變得越發復雜。
據了解,在解放后成立紫砂合作社的時候,制壺名家顧景舟就曾經為此事和別人發生過爭吵。傳統的紫砂壺制作,要求紫砂陶藝人使用手工的工具制作,像供春當年僅憑一把茶勺就做出了樹癭壺,因此一把好的茶壺應當是純手工制作的。可是顧景舟發現隨著科技進步出現了水流轉盤,利用轉盤一個身筒很快就能搞定。
顧景舟覺得很荒謬,不同的人,手感不一樣,做出來的壺也不一樣,如果使用勻速轉盤,轉出來的身筒都一模一樣,一個壺究竟還能保留多少個人風格?不知道對于顧景舟來說這是一件大事還是小事,但從根子上來說,這樣的變化隨即引發了至今仍在困擾紫砂壺市場的“槍手代工”問題。
“槍手代工壺”:大師造自己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