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所制虛扁壺和雙圈壺也分別以1150萬元和943萬元首次進入現代紫砂拍賣成交價排行榜前十位,其中虛扁壺壺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圓扁葫蘆,長流的轉折呼應重心略向上的環型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蓋鈕巧妙地凸起令壺的重心上移,腹似虛實有通壺顯得精實有神;雙圈壺壺身為圓筒狀,過橋式蓋鈕,套以雙環,增加了壺的靈動感。三彎壺嘴捏型精確,出水流暢不流涓滴。把手寬大樸質,整體造型大氣而沉穩。
自2007年起,翰海逐漸將紫砂壺引入拍場,選擇具有市場覆蓋面和影響力的名家作品推向高端收藏。通過拍賣這一公開的競價平臺,清晰顯現藝術家及作品的市場接受程度。經過5年的市場培育,終于在今年春拍“揚眉吐氣”,成為今春紫砂拍賣的最大贏家。
另外,名家所做紫砂雜件在今年春拍格外顯眼,顯現出了名家效應。例如北京匡時2012春拍中推出的汪寅仙大師作品備受市場追捧,他的松竹梅文具(一套)從200萬元起拍,多番竟價后,最終以368萬元成交,奪得專場頭籌。據悉,汪寅仙段泥松竹梅文具一套出版在《汪寅仙紫砂作品集》第182頁,為汪寅仙功力鼎盛時期的集大成之作。文房雅玩歷來為文人清雅之好,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套文房器以筆筒、水洗、臂擱為一套套,集欣賞、把玩和實用于一身,為汪老僅制一套的經典孤品。該場另一大亮點是顧景舟制譚海泉刻段泥四方煙灰缸。此作從30萬元起拍,經過數位買家輪番競價后,最后以130萬元落槌,加上傭金成交價為149.5萬元,成為了史上最貴的紫砂煙灰缸。
壺藝泰斗價格漲勢放緩
根據雅昌藝術網紫砂作品拍賣紀錄統計,1994年中國嘉德開啟了國內紫砂壺拍賣的先河,之后翰海、朵云軒、保利、西泠等拍賣公司陸續開始拍賣紫砂壺。截至目前,紫砂上拍品共22798件,其中已成交拍品13470件,未成交5543件,總成交金額23.4427億元,成交率為70.85%。從成交價排行榜中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成交價前30名的紫砂作品,都是在2010年至今的兩年時間中拍出的。2010年是紫砂價格“瘋漲”的開始,首個突破千萬元的天價紫砂壺也在此年出現。2010年嘉德春拍中,一把創作于1948年的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相明石瓢壺”,引起藏家的激烈競價,最終以1232萬元成交。而占據紫砂成交價排行榜大部分位置的拍品都是2011年創造的,今年春拍僅有6把紫砂壺進入成交價排行榜前30名。除上文提到的三把顧景舟制紫砂壺外。另外三把壺其中一把還是顧景舟制,兩把為何道洪所做。北京翰海推出的何道洪集思壺曾經在北京長風2011年春拍“荊邑之光”紫砂專場中出現過。當時以747.5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了當時在世的當代中國紫砂大師作品拍賣最高紀錄,這次又以920萬元再次刷新了他本人去年秋拍創下的拍賣紀錄。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壺藝泰斗顧景舟仍然是現當代紫砂拍賣絕對主角,但是其上漲勢頭明顯放緩,作品價位穩定在四五百萬元左右。例如中國嘉德推出的顧景舟先生不同時期的多件作品,件件都是工藝精良的佳作。其中一把“扁腹壺”以477.2萬元奪得該專場第一;早期作品“小石瓢壺”為傳統造型的袖珍之作,難度大增,且保存至今品相完好,包漿自然,極為難得,拍得281.8萬元;另一少見的長方形“蝠紋水盂”一改傳統造型模式,型似歐洲古代商船,以161萬元易主。
與顧景舟同時代的另外幾位“紫砂七老”任淦庭、裴石民、吳云根、王寅春、朱可心、蔣蓉的作品因為成交價鮮有過百萬者,一直被業內視為價值洼地,但是由于他們的作品在市場上流通的太少,無法成為拍賣會中的主流拍品,也就不可能掀起一波市場風暴。反而是呂堯臣、鮑志強、汪寅仙、顧紹培、譚泉海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何道洪等人的精品,成交活躍,每一場拍賣均有新的紀錄誕生。
例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今年春拍中就有4件過百萬的拍品出現,其中北京翰海推出的曲壺拍出368萬元,該壺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守智于1990年設計,“曲壺”的創作突破了紫砂壺藝的傳統規律,是現代設計理念在傳統紫砂陶藝中的體現。作品的形象來源于蝸牛的有機生態,整個壺體只用一條渦線貫穿。壺身與壺嘴、壺鏨結合,形成的整體既有線的變化,又有面的變化,線面的結合協調、柔和、變化又統一。整個壺體靜中有動,動中有動,壺嘴和提梁內部形成的虛空間對比性強,更顯示壺體的輪廓美和韻律美。他們之中何道洪是一位難得的制作技術全面的紫砂陶藝家,熟練掌握各種砂壺制作技法,深知泥料特性及配色學問,兼具豐富的制壺實務經驗與美學理論基礎,其作品有著獨特的個人風格。他設計的砂壺穩重大方,精工細致,器形有力,動感十足,韻味深厚,讓人一眼就可以從眾多紫砂壺中辨認出來。目前看來,最有可能打破目前紫砂拍賣紀錄的人選應該就是他了。
中青年實力派值得關注
今年春拍過百萬、千萬元級的紫砂拍品不在少數,但卻沒有突破去年的成交紀錄,業內普遍認為這并不是紫砂市場停滯了。紫砂壺有深厚的民間收藏基礎,通過拍賣,將紫砂名品推廣到更寬泛、更高端的收藏人群。引導收藏者深入認知紫砂藝術。歷史上,紫砂名品取得“能使土與黃金爭價”,“直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無愧色”的成就。如今,當代工美大師的精心妙手,與民間持續的收藏熱情,促成紫砂藝術枝繁葉茂。在拍場,當代紫砂剛剛興起,前景可期。根據今年的春拍市場成交情況來看,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但很大一部分一般無特色的作品,在平穩下滑。其中,頂級大師的作品迅猛漲勢也稍緩。但是紫砂里還有很多個板塊有發展,比如中青年紫砂藝術家。紫砂是門傳承的手藝,在已故紫砂大師作品日益稀少的情況下,中青年紫砂新秀成為市場關注的下一輪熱點。
中青年紫砂大家主要集中在兩個群體,一是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國家承認的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群體;二是那些知名大師所培養出的高徒。中青年高級工藝美術師的代表人物有葛陶中、施小馬、江建翔、陳國良和高振宇等。例如紫砂泰斗顧景舟學生高振宇的作品在拍場上平均成交價過百萬,去年的拍賣中,他的方鐘德壺拍出138萬,方卓壺拍出230萬,紫玉壺拍出80.5萬。今年春拍玉鬲壺一對拍得230萬元,也是其作品在拍場的最好成績。現在很多紫砂收藏者一味追求大師壺,往往花費很多,但收獲很小。還不如多關注中青年紫砂大家,甚至是那些具有深厚實力。但還未被市場廣泛關注的紫砂藝術家。這是繼紫砂七老之后的另一大價值洼地。
隨著懂紫砂壺的人越來越多,玩壺的人也會越來越理智,大家在選擇紫砂壺的時候會更趨向于好的東西,而不只是局限于有名氣的人的作品。目前中青年紫砂藝術家作品的拍賣成交價格和老一輩藝術家成交價格相差懸殊,一般情況下,上文提到的中青年藝人的作品平均在十幾萬元左右,就是因為市場過于注重紫砂藝人的身份與頭銜。雖然不能排除頭銜的重要性,但藝術價值應該高于一切。從長遠來看,作品的優劣將是決定紫砂壺價格的主要因素。如果是為了增值,選擇增值潛力大的藝術品。那么現在有作為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更具升值潛力。因為他們的作品藝術質量、價格都在攀升期,中青年藝術家未來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