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窯白釉刻花直頸瓶 宋 高22cm,口徑5.5cm 足徑6.4cm
瓶平口外折,頸細(xì)長,圓腹,高圈足外撇。腹部刻螭龍穿花紋飾。
此瓶造型優(yōu)美,胎體潔白,螭龍紋刻劃得矯健生動,刀工遒勁有力,線條自然清晰,為定窯的上乘佳作。

定窯印花螭龍紋盤,宋,高4.7cm,口徑23cm,足徑10.8cm
盤敞口,口沿?zé)o釉(俗稱芒口),淺弧壁,圈足。通體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淚痕。碗內(nèi)模印螭龍紋。胎體輕薄,胎色潔白。
印花裝飾是宋代定窯所采用的一種主要裝飾手段。北宋中期以后定窯發(fā)明了覆燒工藝,“芒口”是這種工藝所留下的特征,覆燒可以充分利用窯的容積,大大提高產(chǎn)量。

白釉刻花折腰碗,高5.5cm,口徑16.8cm,足徑9.4cm
碗敞口,淺式,斜腹,近底處內(nèi)折。通體白釉,口部鑲銅。碗內(nèi)、外壁及里心劃刻蓮花、蓮葉紋。
此碗白釉純凈,所飾蓮花線條自然流暢。碗之內(nèi)、外壁均有刻劃紋者較為罕見,此碗是定窯瓷器的精美之作。

定窯白釉盞托,宋,高6.5cm,口徑8.6cm,足徑8.2cm
盞托上呈杯形,口沿?zé)o釉,托鑲銅口,圈足外撇。里外施白釉,杯口與托口沿各飾回紋一周。
此盞托造型規(guī)整,釉色溫潤,紋飾簡潔,具有美觀而實(shí)用的特點(diǎn)

定窯白釉刻花梅瓶,宋高37.1cm,口徑4.7cm,足徑7.8cm
瓶小口折沿,短頸,豐肩,肩下漸收斂,圈足。俗稱“梅瓶”。通體施白釉,釉色柔和潔凈,白中閃黃。肩部刻菊瓣紋一周,腹部刻纏枝蓮紋,下部刻上仰蕉葉紋,刻花清晰婉轉(zhuǎn),深淺不一,蓮花簡潔典雅,線條流暢,顯示出定窯刻花技術(shù)的嫻熟。
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窯梅瓶的標(biāo)準(zhǔn)式樣。

孩兒枕,高18.3cm,長30cm,寬11.8cm
枕作孩兒伏臥于榻上狀,以孩兒背作枕面。孩兒兩臂環(huán)抱墊起頭部,右手持一繡球,兩足交叉上蹺,身穿長衣坎肩,長衣下部印團(tuán)花紋。榻邊模印花紋,四面開光,其中一面凸起螭龍,相對的一面光素,其余兩面凸起如意頭紋。枕身釉作牙黃色。底素胎,有兩孔。

定窯紫金釉葵瓣口盤,宋,高3.5cm,口徑17.9cm,足徑5.9cm
盤口外撇呈六瓣葵花狀,腹部漸斂,近底處呈折角狀,故稱“折腰盤”。器里外施紫色釉,外部施釉不到底,足墻露胎,足底心有釉。
此盤造型規(guī)整,是宋代北方地區(qū)常見的器形。其釉色勻凈,折角線清晰,堪稱定窯瓷器中的精品。
鈞窯
北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縣城內(nèi)的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diǎn),燒出藍(lán)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diào),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流動狀的細(xì)線,稱“蚯蚓走泥紋”。北宋鈞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盤、爐、缽、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數(shù)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號,還有的刻有“奉華”等字樣。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高15.8cm,口徑22.8cm,足徑11.5cm。
花盆六瓣葵花式,折沿,口沿邊起棱,深腹,圈足。盆內(nèi)外施釉,口沿以內(nèi)呈灰藍(lán)色,外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處釉薄呈醬色。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高14.7cm,口徑23.3-18.6cm,足距8cm。
花盆托通體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闊下斂,平底,四云頭足,盆底有5個(gè)圓孔。底面刻有“重華宮”、“金昭玉翠用”八字楷書及“四”字。盆內(nèi)壁施月白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層厚潤,上有“蚯蚓走泥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