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鈞窯鼓釘三足洗,高9.4cm,口徑23.5cm,足距9.5cm。
洗作鼓式,亦稱鼓式洗。器身上下飾鼓釘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頭足。洗內施天藍色釉,外為玫瑰紫色釉。底刷黃褐色薄釉,繞底一周有支燒痕,并刻有“一”字標記。河南禹縣鈞臺窯址曾發現刻有“一”至“十”數目字的鈞瓷標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官鈞窯瓷器相同,此類數目是同類制品從大到小的編號。

鈞窯玫瑰紫釉花盆,宋,高18.4cm,口徑20.1cm,足徑12cm
花盆撇口,長頸,圓鼓腹,圈足外撇,足底開有五個滲水孔,并刻有數目字“六”。通體內外施窯變釉,各部位釉色有所不同。口沿至頸部以天藍色釉為主,又散暈著玫瑰紅色釉,猶如晚霞;腹部釉色以玫瑰紅色為主,明亮艷麗;外底施醬色釉。此器造型端莊,色彩變化豐富,堪稱鈞窯瓷器中的精品。

鈞窯天藍釉八角龍首把杯 宋 杯高5.1厘米,口徑10.3---8.2厘米
杯作八角形,直口,淺腹略鼓,腹以下漸收,平底。一側附一環形把,把上塑龍首。胎質緊密。器內外施天藍釉,釉色乳濁失透。口沿釉薄,下腹部及底露胎。此杯造型特殊,制作精巧,為鈞窯中的少見之作。

鈞窯天藍釉紫斑罐 宋元
藍釉紅斑是鈞窯瓷器中常見的品種,雖不如“海棠紅”、“玫瑰紫”那樣名貴,但也是銅紅釉的成功之作,故頗受世人珍愛。

鈞窯天藍釉紅斑貼花雙耳三足爐 宋元
形制高大凝重,胎骨厚重,胎質堅硬頗粗,呈灰色。通體施天藍釉,釉面肥厚瑩潤,局部添飾紅斑,紅藍相映。為元鈞瓷器中少見的大器。
磁州窯
北宋、金代北方地區著名的民間瓷窯之一。窯址位于河北磁縣觀臺鎮與彭城鎮一帶,宋代屬磁州,故名。產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繪瓷為主。白瓷裝飾有劃花、剔花、綠斑、褐斑及珍珠地劃花等。白地釉下黑、褐彩劃花器是磁州窯的優質瓷,器物除瓶、缸、罐、碗、盆等日用品外,以瓷枕頗為著名,枕底往往有張家、李家、王家和陳家造等印記。

磁州窯白地黑花八方枕,宋 高12cm,枕面長32cm,寬23cm;底長31cm,寬21.5cm。
此枕采用的竹節出筋裝飾是宋代磁州窯的典型風格,枕面畫面精細生動,為磁州窯的高檔產品。

在宋、金、元時期,瓷枕是磁州窯的主要器形之一。此枕采用簡筆畫法,筆觸自然流暢,形象地表現出篁竹的挺拔與柔韌,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枕的底部戳印“張家造”款識。

磁州窯白地黑花鹡鸰圖虎枕 宋元
耀州窯

北宋著名瓷窯之一。1959年發掘,窯址以今陜西銅川黃堡市為代表,包括陳爐鎮、立地坡、上店等處,宋代屬耀州,故名。耀州窯唐代已開始燒黑釉、白釉和青釉瓷,曾使用化妝土。玉璧底碗及堆醬彩朵花小蓋盒是其典型器。北宋時以青瓷為主,兼燒醬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窯的鼎盛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