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渚文化黑陶壺 高1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上海青浦縣出土 新石器時代的黑陶瓶 通高2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山東濰坊出土 龍山文化白盉陶

模仿青銅器造型的白陶鼎

江蘇常州出土 春秋時期的原始瓷簋 高12厘米 江蘇常州市博物館藏



希臘陶器
希臘的陶器因應不同時代而有很大的轉變。在新石器時代希臘的陶器稱為"彩虹陶器",主要由紅色及黑色混合在一起。而新石器時代中期出現了"塞斯克羅陶器"。新石器時代后期出現了由黑色及奶油色組成的螺旋圖案。明洋陶器則在青銅時代早期出現,完全由灰色組成。到了青銅時代后期,希臘陶器上出現了設計圖案,主要以黑及紅色在奶油色底色上加上圖案。"原始對稱"風格陶器在接著出現,其特色是在陶器上有很多圓形圖案。
在后來出現的"對稱陶器"中,陶藝家會在器皿的每寸加上線。其中較有特色的如在科林斯會在陶器上繪上西亞神話生物,在雅典則會在陶器上希臘神話,特別是伊利亞特。雅典很多的陶器會被作為陪葬用途。在古風時期,希臘陶器上的希臘神話圖像由剪影圖案作主導。期后以剪影圖案的風格被以黑色為底色櫬托出紅色的圖案所取代,稱為紅彩陶器。接著希臘的陶器制作便因為不明原因而完全停止。

希臘紅彩陶器
羅馬陶器
羅馬共和國(前509年-前27年)的陶器以伊特魯里亞的陶器為基礎發展出自己的風格,當時的陶器主要為單一的黑色。到了羅馬帝國初期,大型陶器工場的出現令陶器的質素及產量上升,陶器的顏色亦由黑色轉變為紅色。而此技術亦約在70年期間在整個歐洲,包括北至英國、丹麥,東至希臘完全傳播開來。而北非亦得到此技術,形成其獨特的非洲赤色陶器。因為北非較佳的陶器質素而被歐洲商人帶回歐洲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