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彩云之南。這是天空賦予它的稱謂。當光影交錯,時光輪回數千年,我們發現,天空給了這片凈土以彩云,而大地卻也給了這片土地以恩賜,這就是各色泥土。千年陶土就誕生于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幻化出各種精美亦古樸的陶器。

千年以來,古人在云南縱橫起伏的山、蜿蜒曲折的溝渠河流邊,茂密的森林里,碼起了一壟壟長龍一樣的窯口,他們順著山勢搭建起了龍窯。在這龍窯里燒制出了一件件精美絕倫的瓷器。
據考古發現,目前云南已發現的窯址約10多處,共有龍窯30多處,每處窯址旁均有大量的瓷片和窯具堆積。其中,已正式發掘的僅玉溪窯一處,其他未發掘的窯址有7處:紅河州的建水窯、祿豐縣的羅川窯和白龍井窯、昆明的灰土窯、玉溪的易門窯、大理的洱源窯、鳳儀窯、麗江的永勝窯。在這些窯中,規模最大、產量最大的要數玉溪窯和建水窯。
建水窯位于建水縣城北1公里的碗窯村,分布在碗窯村北后山坡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現存舊窯、湖廣窯、潘家窯、洪家窯等瓷片堆積區,占地4000多平方米。相傳宋代,碗窯村就開始燒造瓷器。后來窯業興旺,加之兼燒陶器,碗窯村便發展為上、中下3窯,成為滇南陶瓷生產的重要基地。時光流轉,如今龍窯的全貌已被破壞,窯旁堆積的大量瓷片和窯渣只能說明其曾經的輝煌。從考古調查發現判斷,建水窯主要燒制青釉瓷器、青釉印花和劃花瓷器,也燒制青釉青花瓷器。
玉溪窯是唯一一座博物館正式發掘的窯口,共有3處龍窯,約屬元末明初,有古窯和龍窯兩處。華寧窯的窯址位于縣城城郊,原突起上新建了現代化的陶瓷廠,所以已無法看清窯址的面貌,僅在瓷廠的圍墻邊挖了約3平方米的探方,發現了許多瓷片。從出土標本和探方的地層關系看,專家判斷華寧窯的燒制時間可能為明中期,主要生產青釉瓷器和青花瓷器。至清中期,華寧窯仿燒河南鈞窯瓷器,釉色以月白、灰青和紅釉為主,器型有瓶、罐、爐、缽,產量較大,成為云南當地普遍使用的日用陶瓷。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它成熟于元代的景德鎮,而云南則是在明代開始大量涌現出青花瓷器。至明朝中期,云南的青花瓷器達到了鼎盛時期。景德鎮、浙江、云南被稱為中國古青花瓷器的三大產地。
明末清初,云南建水發現了五色陶土,開始生產紫陶,至清康熙年間建水紫陶的名聲越來越大,以至之后與江蘇宜陶、廣西欽州陶、四川榮昌陶并列中國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在全國聞名時,云南各地區、各民族的陶瓷工藝的發展也方興未艾。華寧釉陶、西雙版納慢輪傣陶、香格里拉尼西黑陶、麗江納西族金沙陶、大理鶴慶瓦貓,形成了現代的云南陶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