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窯,位于贛江西岸,興于晚唐,盛于兩宋,衰于元末。宋代時期,吉州窯與北方磁州窯、閩北建窯形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窯系,影響極大。 吉州窯產品精美豐富,尤以黑釉瓷(亦稱天目釉瓷)產品著稱,其“木葉天目”和“剪紙貼花天目”飲譽中外。

木葉天目,以植物木葉為瓷盞裝飾,在黑盞釉面的襯托之下,樹葉形狀莖脈畢露,神秘莫測。茶盞內壁裝飾樹葉貼花,葉脈清晰可見,充分反映了宋代吉州窯高超的制瓷水平。木葉紋茶盞作為宋瓷茶盞最高杰作,負有盛名。



吉州窯木葉盞大部分盞內外通體呈現黑色,也有的呈現醬釉色。釉到底足,少數釉不到底。盞形有斗笠型、普通小口圓盞、束口盞、缽型盞等等。其胎質緊致,盞內木葉莖脈清晰、栩栩如生。只觀木葉,形狀千姿百態(tài),有的平鋪盞底,有的牽越盞口,有的靜臥盞腹之側。常見的為一盞一葉,當然也有一盞多葉,頗具情趣。木葉盞葉片多以褐黃為主,也有見灰白、紫色等等。吉州窯木葉盞為宋代獨一無二之品類,沒有玳瑁、油滴之美麗結晶,沒有虎皮、曜變之色彩,但是木葉之樸實無華,天然去雕飾之工藝,足以給人們無盡遐想。

了解吉州窯木葉盞,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問題,當屬木葉盞的用途。學術界其實一度將其與宋代建盞放在一起,認為是宋人斗茶、點茶專用盞。此觀點招來不少質疑聲,比如,斗茶盞以素黑為最佳,盞中飾木葉,豈不多此一舉?當然,還有一種觀點,木葉盞為當時禪宗僧侶專門定制的佛家茶盞。

江西是禪宗“一花五葉”生根建基之地,也是禪宗“五宗七派”發(fā)源所在。宋代江西,僅僅吉州境內禪宗寺廟就不下50座。當時,禪宗茶道禮儀十分之講究,自然離不開“禪茶一味”。“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佛家,“吃茶”早就超越了世俗。

木葉盞為禪宗寺院僧家專用盞,“禪茶一味”自然是最好的詮釋。宋代江西撫州白楊法順禪師曾經把落葉比喻為“體露金鳳”,其詩中說:“金鳳體露復何言,大道從來絕變遷。一葉飄空天似水,臨川人喚渡頭船。”南宋天童密庵咸杰的“一葉飄空萬木秋,翻思光境急川流”及寶峰云庵真凈的 “一葉落,天下秋,廬山山北到江州”,均體現了一種禪宗以境悟心。遠古禪僧手把茶盞,靜觀盞內桑葉,呈自然飄落且葉脈分明之狀,從而本體達到自性清靜、天人合一之狀態(tài)。故,一片飄零的落葉,置于火與泥土鍛造的茶盞之中,遠非一般普通喝茶的茶具,而是以“一塵一佛國,一葉一釋迦”之禪意,追求本體之化境。

吉州窯木葉盞裝飾的木葉多以桑葉為主,但是并不絕對。從目前的木葉殘片可以看出,木葉多以桑葉、楊樹葉為多,也有樟樹葉、豆莢葉、桃樹葉、銀杏樹葉等等。由此可見,當時窯工并無刻意選擇某種樹葉,而是信手取來附近樹木葉子。但是,桑葉盞始終是寺廟僧侶定制茶盞,也許與佛家僧侶信仰有關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