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瓊,骨董時光微講堂講師,85年金牛座女漢子。08年畢業于英國諾丁漢大學,愛各種充滿古舊氣息的美物。受家中“老骨董”父親影響頗深,從小耳濡目染與瓶罐碗盤金石玉銅為伍,逐漸對高古瓷、銅鏡產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05年暑假歸國,于紹興古玩市場中淘到第一件由自己掌眼的青銅雜件,自此一發不可收拾,一有時間便奔赴各大拍場為自己喜歡的拍品而奮戰。學成歸國后,繼承父親衣缽,接管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做過講解員,翻譯過館藏書籍,在庫房打過雜,亦擔過器物部門的重任。現任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館長,“玩物養志”是一直貫穿始終的座右銘。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打破收藏圈中的地域限制,使精美細膩的越文化能被更多愛好者所熟知。
在高麗王朝統治的歷史上,也就是公園918年——1392年之間,青瓷作為高麗文化的精髓,應該說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高麗青瓷是高麗時期繼承新羅時期陶瓷工藝傳承生產的,它結合了外來文化,同時又極具韓國本土特色,遍布于社會經濟的各個角落。
現今我們所見的高麗青瓷,高雅、美麗、清新,大多呈青翠的青綠色,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三十二器皿條曰“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故而,它又被稱為“翡翠色瓷器”。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當時的高麗青瓷工匠們,又從大自然中尋找素材,結合了自身的審美情趣,在這些翡色瓷器的器身上,加以陰刻、陽刻、透刻、鑲嵌等工藝技法,將這些瓷器優雅而端莊的樣式、清新而柔和的色彩、纖細靈巧的花樣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創造出了在那個時代中十分新穎的藝術品。

高麗青瓷器陰刻草花紋瓜形水注

高麗青瓷陽刻牡丹紋花口碗

高麗青瓷鑲嵌蓮花紋瓜形注子
尤其是高麗青瓷獨創的鑲嵌法,更有效地突出了瓷器的工藝之美,提高了紋飾的裝飾效果。應該說鑲嵌工藝為高麗青瓷開辟了新的發展境界,使高麗青瓷不僅成為高麗時代的代表性文化遺產,同時也對陶瓷文化在后代社會底層的推廣起了非常有效地推動作用。

13世紀 高麗窯青瓷鑲嵌菊花紋盞托一套
浙江與福建、江西交界的古百越地區是瓷器的發源地,自3000年前的夏商之際開始,我們的百越先民就在這里發明并生產出最早的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太陽紋工瓿
到了東漢時期,地處上虞曹娥江中游的上虞窯場,在當時就成為了全國青瓷先進制瓷技術的傳播源,并且輻射到寧波、溫州、江西、江蘇等地,帶動了各地區的制瓷業的發展。
而“越窯青瓷”的實質意義,經過各地推進與南北普及,也已經演變成為遍布各地的“越窯系青瓷”。經六朝及隋朝的發展,到唐、五代時越窯青瓷達到了頂峰,而北宋以后更是成為了中國青瓷的母本。

三國小猴嬉桃香薰

五代秘色瓷瓜形執壺

北宋秘色瓷浮雕龍紋片
越窯系青瓷歷經幾千年的演變,經歷了從中國文化的直接傳播、到雙方國家文化的交流、再到中國窯場的對外加工,最終形成了今天隸屬全世界范圍的瓷器文化圈。
雖說各個地區、各個國家的瓷器生產技術受不同的社會背景影響在當地演進變化的程度不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但它們的直系源頭或間接的技術源頭都和浙江與福建、江西交界的古百越地區息息相關。高麗青瓷自然也不例外。
開頭也說了,高麗青瓷不但在韓國陶瓷史上地位顯著,而且在世界陶瓷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固然有著新羅時代遺留下的基因,但從本質上來看,它并非朝鮮半島的“土著”,身上繼承更多的,是中國的青瓷的“血液”。


13世紀 高麗窯纏枝花卉長頸瓶

13世紀 高麗窯刻劃纏枝花卉云頭紋青瓷罐

13世紀 高麗窯刻劃云氣紋玉壺春

12世紀 高麗窯刻劃花卉紋青瓷盤

12世紀 高麗窯青瓷線刻牡丹紋出筋花口盞

12世紀 高麗窯青瓷竹筍形注子

12世紀 高麗時期青瓷獅子鈕蓋香爐

12世紀青瓷透雕七寶香爐

12世紀青瓷透雕唐草紋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