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定州窯陶瓷,產地在今河北曲陽,古屬直隸定州。定瓷燒制始于唐(公元618—907年),興于北宋(公元960—1127年),失于元(1279—1368年),是我國北方大地上繁衍幾代而影響深遠的一個窯系。同當時的汝、鈞、官、哥窯一起,號稱我國宋代五大名窯。 定瓷以白定為主,胎質堅密細膩,釉色柔潤透明,《歸潛志》有聯語:“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之外有紅、黑、紫諸色,白定名貴,色定尤為名貴。宋·邵伯溫《聞見錄》曾有宋仁宗斥張貴妃接受臣僚王拱宸饋送定州紅瓷的佳話??芍?,宋時定瓷已為上層社會所倍至珍視。定窯器薄如紙,叩擊如磬,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之稱。五大名窯中,唯定窯以裝飾見長。其刻花奔逸、瀟灑,印花精細典雅,間輔以剔花、堆花、貼花等。品類有盤、碗、瓶、尊、爐、枕、人物等,設計或勁健挺拔,或秀美娟麗。
定瓷名播遐邇,勢壓群芳。史載:江西景德鎮、山西平定、四川彭縣、北京龍泉務諸窯皆蜂起仿效,故形成龐大的定窯系。定瓷的隆興,不僅改革和引發著本國陶瓷工業,更以磅礴之勢啟迪和震撼著鄰邦。北宋徐競《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三十二載:高麗“碗、碟、花瓶、湯盞,皆竊仿定器制度。”中國定瓷對日本的影響,也有目共睹,日本詩人虎關師練(1278—1346年)在《濟北集》有詩為證:“定州白瓷陶冶珍,縱橫小理自然新。掃清仙客閑天地,貯得四時一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