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化瓷器
成化一朝共22年(公元1465年—1487年),宮廷交派景德鎮的瓷器生產任務相當大,在歷史檔案中雖找不到具體的數字,但《明史·食貨志》概括性地敘述了當時的情景:“成化間,遣中官之浮梁縣景德鎮,燒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費不貲”。成化青花清淡柔和,色澤穩定,且玲瓏剔透,在明朝就極受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熱愛,因此不能排除厚葬許多!成化斗彩更是獨樹一幟,通過永樂、宣德二朝在彩瓷制造方面的技術積累,至成化時已經能熟練掌握各種礦物顏料在不同的窯溫、氣氛下呈色的訣竅。成化年間造瓷采用“麻倉土”制胎,工藝水準之高是明朝之后各朝代無法媲美企及的,因此成化瓷器市場價值高是有歷史原因的!
記者:作為普通藏家,尤其是對初學者而言,如何快速識別明三代的瓷器?
沈煜中:作為普通收藏家,初學者要想收藏明三代瓷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要多看北京故宮、臺北故宮館藏品,將已發現品種的器形熟記于心,不可走馬觀花,要多次反復加強記憶。二、要購買北京紫禁城出版社的“故宮陶瓷館”館藏上下冊,杜絕購買有圖片色差、翻拍的圖文資料,看書要學習馮先銘著作、耿寶昌著作、葉佩蘭先生著作,切記看一些杜撰雜家的一家之說或抄襲之作。
三、應多向有真才實學的業內名家取經,不下手購買是是非非的藏品,把購買假貨的資金用于學習上,學習有成之時我相信才能收藏到“真精美”的藏品。
四、有機會參加一些正規名家、大家的學術講座,盡量不要參加一些所謂的“鑒定評估師”培訓班,那樣會從一開始就跟錯人,有可能看反標準器。
記者:都說玩瓷器首先從玩瓷片開始,如果要進行明三代瓷器的專題類收藏該如何進行挑選?
沈煜中:一、搞收藏是有不少人說從玩瓷片開始,事實上也不盡然。真瓷片的確有那時期的時代特征,但如果是假瓷片就會誤入歧途。瓷片有各年代后仿的,也有景德鎮新仿的,例如明朝正德年就出了不少大家仿永宣瓷器,有的是官窯仿、有時是民窯仿,清三代也有官仿與民仿。以往歷代仿明三代瓷器在使用過程中破損后入土,現在人都會當古董在市場變賣,變賣人不會都認識后仿之作,即使認識也不會講后仿,因為后仿瓷片不值錢,所以對瓷片的研究要有一定功底,切莫認為是出土的就是真的,按圖索驥,否則會造成很大損失,最好在收藏瓷片時就請一位資深專家給精選一下標明年代。二、收藏真瓷片是有助于收藏完整器,但瓷片上只有局部繪畫,對整個完整的器形還是沒有太多幫助,要收藏高水準明代的瓷器首先要了解“明三代”的描畫風格、“胎土燒成的火候”、“修胎方法”、“胎土密度與配比”、“正確區分青花鈷料的產地與發色”、“如何區別寶光與賊光”、“釉下氣泡之間的區別”、“釉面成分的分析可借助相關專業儀器”,特別記住標準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