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由于世世代代的能工巧匠,不僅從他們的先輩和師傅們那里學得了技藝,而且能夠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去變革和發展工藝技能,用不斷變換的思維去創作,從而使陶瓷這顆璀璨的藝術明珠,深受世界人民所喜愛。當歷史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的飛躍進步,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改善、提高,要求我們的陶瓷產品,能夠,也應適應時代發展,既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和精神需求,又能豐富人們的物質需要。這就要求我們陶瓷設計工作者去創造更多、更美的,既有傳統特色,又為現代人所喜愛的陶瓷產品。因此,如何對待傳統裝飾的繼承與創新,就時時擺在我們面前。下面,僅就傳統的繼承與創新談點個人粗淺認識。
傳統陶瓷裝飾的主要特點
陶瓷裝飾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與中國傳統繪畫形式緊緊相聯系、共發展。由于陶瓷是需經過多種工藝過程,高溫燒制后才最后定型的,因而受到工藝材料的限制。在元代以前,陶瓷裝飾一般是以圖案紋樣形式為主,到元代,由于青花料的使用,從而很快步入到與中國畫相結合的裝飾形式,宋代的工筆畫,元代的寫意畫,逐步出現在陶瓷上,雖為仿制,但由于陶瓷具有特殊的工藝品性質,終使陶瓷的裝飾為之一新。到清代,釉上顏料的使用,又使工筆重彩等繪畫形式在陶瓷釉上的裝飾,得到了全面的運用和發展。
五彩、古彩是較為具有代表性的。
后來由于文人畫家的進一步介入,宮廷繪畫與陶瓷裝飾的結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傳統繪畫形式也就是這樣逐步與陶瓷藝術結下了良緣,使陶瓷的發展和陶瓷的裝飾形式漸趨成熟,從而形成了有一定民族特色的和時代風格特點的陶瓷產品。一般我們所說的傳統裝飾形式,即指以明清時期為主要特點的工藝造型、題材、色彩和裝飾形式。對于這一傳統,過去、現在, 以致將來都足以使我們引以為豪,因為它是一個民族、時代的象征。
對繼承傳統的認識
復制、仿制高檔“古董”不是繼承,陶瓷藝術的裝飾上有著自身的規律。明、清時期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藝術珍品,之所以成為一代珍品,其藝術魅力就在于它開創了陶瓷裝飾的一代新風,是發展的結果,最終成為一個時代藝術的象征。如果我們今天僅僅是重復、仿制,雖也能起到傳播文化藝術的作用,但從陶瓷裝飾藝術發展來看,卻是停滯。因為,今天的創作只是復制,而沒有生命力,這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其結果只能是枯竭。
繼承傳統主要學習古人的創作方法,學習前人的表現形式。如傳統色彩的發展和運用,創作中色彩的使用,怎樣結合造型的特點、造型的部位進行裝飾,怎樣構圖、用筆、設色,總之是要繼承傳統的精神、創作方法,從而為我們今天的創作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