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于單色釉,而單色釉又與我國古代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要和自然“神遇而跡化”的思想有關。關于這一點可從越窯早期釉水模仿青綠山水就可以看出。而隨著制瓷工藝不斷革新,到了宋代,單色釉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除“汝、官、哥、鈞、定”這宋五大名窯外,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民窯就屬龍泉窯了。現藏上海博物館的龍泉窯大多為宋時精品,其青瓷經多次施釉,釉色蔥翠,鮮麗奪目如碧潭翠柳,充分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實乃單色釉里的上品。
除模仿自然因素外,單色釉還因其素雅淡凈,為收藏者所喜好。一位玩瓷的瓷深藏家告訴我,賞瓷的最高境界在于賞單色釉,彩釉初看時艷麗,可時間久了就難免令人產生“五色令人盲”之感了。單色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無,既不失單色釉的素雅,又有圖案畫意可供養眼品賞,可謂雅上加雅。而與明清彩瓷不同的是,一般明清單色釉下的暗刻花,都以嚴謹工整的線條勾畫出云水紋的龍鳳圖案,給人一種大器穩重的感覺。和單色釉相結合,產生珠聯璧合的感覺。尤其出現在薄胎瓷上的暗刻花,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瓏,精美無比。
因此,我認為單色釉的藝術是把人為的有限化為“天趣”的無限,這樣的作品不可重復,瑰麗變幻,妙造自然。
文/傅豪(來源:勞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