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瓷器繁瑣華縟 雅俗共賞
乾隆朝歷經61年,是瓷器燒造集大成時期,也是清代景德鎮達到極盛的時代。劉靖華介紹說,由于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與能工巧匠,乾隆早期官窯瓷的燒造與雍正朝官窯的燒造水平幾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難區分前后。唐英病歿后,官窯質量開始滑坡。乾隆朝瓷器一面保留前世精華,一面吸收西方藝術。外觀造型大部分比較規整,除常見器型外,出現了一些奇巧怪誕的物件,主要用于賞玩,被稱作“渾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 這一時期的產品從技術上講雖精工細作,不惜工本,但從藝術格調上講卻顯繁瑣華縟,堆砌羅列,較前朝有衰退跡象,成為清代制瓷業的一個轉折點。乾隆時期,粉彩取代五彩,在粉彩器皿上講究用鏤空、堆塑的裝飾手段,輔以“軋道工藝”和開光、剔刻等等。有署“古月軒”的珍貴瓷器,是以乾隆宮中古月軒命名,從景德鎮挑選制造精良的素胎進京,命內庭供奉的高手繪畫,于京城設爐烘烤而成。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記載:“至乾隆,精巧之至,幾于鬼斧神工”。
乾隆青花仍是當時瓷器生產的主流,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特點,并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提高,體現出在制作技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茍,精工細做,精益求精。劉靖華談到,由于乾隆帝自身好古成癖,乾隆官窯還有一大特色就是仿古瓷的大量燒造。專家認為,這種摹古實際上折射了乾隆的一種心態,即想超越古人。摹古之外,乾隆也極力創新,在乾隆朝創燒了很多瓷器新品種。
乾隆官窯與康熙、雍正相比,其風格既一脈相承,又獨具特色。說一脈相承,可以從工藝、畫法、紋樣以及一些歷經兩朝,甚至三朝的優秀工匠身上看出來;說獨具特色,則是因為乾隆不同于其父,也不同于其祖,他喜歡繁縟熱鬧、華貴亮麗之風。所以,乾隆官窯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雋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華美多姿、繁華似錦的特點,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極盡工雅細麗之能事。乾隆皇帝自身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對器型、圖案、色彩、品種要求很高,所有御制瓷器須經御批審定和御出圖樣方可燒造。而對于這些御制瓷器,工匠們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對其進行精心打造。
拍場明星清三代官窯瓷器 耀眼在哪里
明星拍品的耀眼表現令多家拍賣行對宮廷御制藝術精品極為重視并紛紛開設專場。在宮廷御用專場眾多的拍品種類中,官窯瓷器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繼香港佳士得、北京翰海等海內外著名拍賣公司推出宮廷御制藝術品專場之后,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將舉辦名為“古韻華風”的清三代官窯瓷器專場拍賣。中嘉國拍擁有國家一級一類拍賣資質并且是在國內最早從事藝術品拍賣的大型企業之一,近年來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業績斐然,而作為掌門人的董寓榕女士更是被稱為“收藏界的大姐大”。中嘉國拍現擁有多名國家注冊拍賣師、數十位國家級文物藝術品鑒定專家,成立10年來已成功組織大型拍賣活動近百場,享譽海內外。
據中嘉國拍介紹,此次專場拍賣推出的清三代官窯精品共計88件,不但種類繁多,且不乏頂級器物。據資深收藏家介紹,這次拍賣的精品器物包括:康熙青花福壽延年琵琶尊,器型奇偉渾厚,修胎規整,胎堅質細,縝密似玉,釉面光滑細膩,青花發色深沉、緊貼胎骨,繪工細膩,為獨步當時之作;雍正斗彩龍鳳呈祥大盤,器型雋秀、典雅秀美,瓷質堅密瑩潔,工藝精細,青花描繪細膩,填彩薄而工麗,龍鳳花卉等紋飾布局合理優雅;乾隆粉彩將軍罐(對器),器型端莊規整,釉面瑩潤,色彩艷麗,畫面布局疏朗有致,胎質細膩,繪畫工藝精湛;宮廷畫師郎世寧繪“乾隆皇帝行獵圖”琺瑯彩大幅瓷板,畫質精細,筆觸遒勁,凝聚中西文化魅力于一體。總之,這些瓷器或奢華凝重,或內斂別致,或精巧美妙,或端莊大方,無不折射出王者尊貴之風。鑒賞清三代瓷器,要從“光、工、色、料、款”綜合來看。首先是看光,“清三代官窯必有寶光”。其次是斷色。瓷器的“色”來源于礦物質料。火候則是顏料和色的中介。只有在恰當的火候下,礦物質料才能發出工匠想要的色來。只有這樣綜合來看,才能感受到清三代官窯瓷的精髓所在。
一位業內資深專家這樣對記者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鎮制瓷業,官窯、民窯俱盛,彩繪和色釉并茂,映射了中國瓷器的黃金時代。御制瓷器及工藝品一向是工藝水平的極致表現,清朝皇室對此類對象的喜好與要求,更助長了工藝水平的長足發展。這三個年代中的御制瓷器做工精致,選料考究,繪工細膩,布局生動,一直可遇而不可求, 因此,當難得的御制瓷器及工藝品出現在市場時,就一定會受到世界各地藏家的熱烈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