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我國瓷器銷量不少,而外銷的陸路主要是通過“絲綢之路”運往波斯的。
起初,古代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在西安、北京等地采購了大量的瓷器,用馬車裝載運回。從西安到波斯,路途萬里,坎坷不平,十分不便。堅脆易碎的瓷器經不起長途的顛簸,一到目的地,大都成了瓷片。商人們哪個去干賠本的買賣,于是他們想盡了辦法,終于試驗成功了一種很有趣的瓷器包裝方法:他們把采購來的瓷器先放置在潮濕的地上,在每件瓷器里灌滿了沙土,再在沙土里撒上一些豆種或麥種,按照瓷器的不同品種和規格,十件十件地疊起來,用繩子緊緊地縛成一片。然后,撒些沙土,把其中的空隙填沒,再播些豆種或麥種。接著,在這些“土”方方上不斷地噴灑清水……慢慢地,撒播的沙土里的豆種和麥種生根了,出芽了。根根芽芽,互相交錯,糾纏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堅固的整體。等到“土”方方粘結到差不多了,商人們就開始對它們進行“考驗”:把這些方“土”塊,放在比較結實的地上摔,摔不碎的就稱初步合格,可以裝車起運。
古人就是用這種有趣的包裝方法,通過“絲綢之路”外銷中國的瓷器。他們的運輸路線據資料介紹在德黑蘭南面約十公里之處有個叫做累伊的古城遺址。累伊城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就已建立了,曾為首都,繁榮一時,有人認為在東方它是僅次于巴格達的豪華城市,十三世紀毀于戰事。累伊是古代"絲綢之路"上必經之地,就在這里發現了唐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南宋龍泉青瓷等。這說明至遲在九世紀以前中國瓷器已經由沙漠之舟一一駱駝運到伊朗中部來了。不過,瓷器陸運由于包裝費事,運輸途中損耗又多,而且駱駝的裝載量又有限,所以我國的瓷器通過陸路輸出的數量還是不多的,大批的輸出瓷器還是靠海路運輸。(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