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的磁州窯,隨著時代的前進與發展,它的裝飾技藝發生了四次大的變化。從明代到清光緒初年,一度十分輝煌,具有“官窯”的身份,但其產品仍然以滿足民間生活品的需求為主流,大量生產缸、盆、碗、罐、 瓶、壇等器,較少生產藝術品。其裝飾藝術的一個最突出特點是在繼承傳統的白地黑花(褐彩)基礎上,大量使用“落砂紅”(柿紅色)彩,繪畫內容更多地反映了這一帶的民俗風情,應該說這是磁州窯藝術所取得的創新成就。從清光緒年間到20世紀20年代,彭城先后有60多人到景德鎮學習生產技藝,磁州窯受到了江西景德鎮瓷器青花裝飾藝術的影響。除大批生產缸、盆、碗、罐等種類繁多的生活日用青花瓷外,還生產了大量的青花裝飾藝術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