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局部,前排左二疑為熊希齡。李春璞 翻拍
本報株洲訊 (記者 李春璞)近日,株洲當地網站上出現了一張中國最早的陶瓷學校——湖南官立瓷業學堂的老照片。昨日,照片發布者、網友“楓葉故事”,向記者介紹了這張珍貴照片的背后故事。
這是一張合影照片,照片上方寫有“湖南瓷業學堂撮影”幾個繁體字(“撮影”在日語中有“留影”、“攝影”之意),照片背面則題有“大清國湖南省醴陵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和“明治四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寫之”的字樣。“楓葉故事”介紹,從照片正面及背面題字可以判斷,這張照片應該是一位日本攝影師所拍。他按照上述文字的提示,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照片中的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原來就是中國最早的陶瓷學校。
湖南官立瓷業學堂,與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熊希齡有不解之緣。曾出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的他,在“戊戌變法”失敗后,產生以實業救國的想法。光緒三十年(1904)初,熊希齡赴日考察教育與工商業,目睹日本瓷業發達,技術早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考察回國后,熊希齡將考察了解情況與日本瓷業比較,提出“立學堂、設公司”等主張,得到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省府特撥付12萬兩白銀做開辦費。
光緒三十一年(1905)正月,湖南官立瓷業學堂正式開辦,熊希齡親任校長。第二年,湖南瓷業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齡任公司總經理,文俊鐸任學堂監督。公司聘請了日本技師和景德鎮技術工人,并引進了當時日本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制出聞名于世的釉下五彩瓷器,同時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醴陵釉下五彩瓶榮獲金牌,為我國爭得了榮譽。
根據照片背面的文字記載,這張瓷業學堂師生的照片攝于1907年12月17日。照片中,絕大多數學員身著日式校服。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學員將發辮扣于帽中。“楓葉故事” 從相貌和年齡判斷,坐在第二排正中的男子似為熊希齡(記者上網搜索熊希齡的資料照片,發現確實很像)。他的左側應為中方教員,而右側6位短發男子應為聘請的日方教師。
“楓葉故事”告訴記者,自己非常喜歡搜集老照片,目前已經擁有數百張民國時期老照片。這張老照片作為醴陵瓷器發展歷史上重要一頁的見證者,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