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國瓷器豐富和影響了世界某些國家人民的精神生活
東非沿海許多地區的人們普遍認為,讓逝者在另一個世界里觀賞和使用精美的中國瓷器,是對逝者最美好的紀念、慰藉和祝愿。
中國瓷器大量輸往世界各國,不僅給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豐富和提升了他們的物質文明,而且中國瓷器中所蘊涵的中華文化意蘊,也滲透到了他們的精神和思想文化之中,給他們的社會經濟、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很大的影響。如在菲律賓民間故事中,把中國瓷器人格化、動物化,瓷器成為民間故事的重要題材。一些非基督教地區,流傳著“會說話的陶甕”、“會呻吟哭泣的陶甕”等傳說。中國瓷器在菲律賓人的文化生活中具有了特殊的意義。
中國瓷器還被運用到各種宗教和民俗活動中。在伊斯蘭教盛行的地區,往往用中國瓷器裝飾清真寺的祭壇、天花板、門道的拱腹等。在古代佛教國家斯里蘭卡的德地卡瑪的古佛塔附近,日本學者三上次男先生發現了越窯、龍泉窯青瓷、青白瓷、黃釉瓷,他認為,“這些10世紀至13世紀的中國陶瓷都是向佛塔奉獻的供品”。
在非洲東部那些淳樸的居民心目中,這些來自大洋彼岸的中國精美瓷器,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用品,還逐漸具有某種宗教和精神寄托的內涵。在他們看來,這些瓷器常常象征著幸福、吉祥、如意和對未來的憧憬。在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盛行一種“圣甕節”,每年農作物收獲完畢,即舉行拜甕祭奠,以驅邪祟。節期七天,祭拜活動由女巫主持,前六天殺牛祭甕,用飯和酒飼甕,全村人在女巫的率領下舞蹈念咒驅鬼;第七天晚上,狂歡一夜,節日方為告終。有些地方,瓷器還是墳場碑碣不可或缺的飾物。在肯尼亞和東非其他地區的沿海一帶,有許多風格比較獨特的墳墓,每座墳墓前大都有用高達數米的石柱制成的墓碑,墓碑的造型多種多樣,有圓形的、四角形的,也有六角或八角形的。但是,無論形狀差異有多大,每座墓碑上都鑲有中國瓷器來作裝飾,幾乎無一例外,有的墓碑頂端還冠以一只中國的瓷罐。卡拉塔甘居民用中國瓷器放在死者身上;沙撈越米萊納居民用大小瓷盤、瓷罐和器皿陪葬,其作用與中國陪葬的各種器物和俑頗為相類。沙撈越戴燕居民的墓有巨大的木柱,上面嵌有陶瓷碗;肯尼亞沿海各地,在五六米高的墓碑頂上安置著中國瓷瓶。墓碑上瓷器大多是青花瓷,基本上是15至17世紀中國景德鎮等地的產品。瓷器上的花紋種類繁多,有花草、樹木、水果、魚蟲、鳥獸麒麟,還有蔓草花和萬寶圖案等。用中國瓷器來裝飾墓碑,已經成為東非沿海許多地區的一種民間習俗,因當地人們普遍認為,讓逝者在另一個世界里,觀賞和使用精美的中國瓷器,是對逝者最美好的紀念、慰藉和祝愿。由此可見,中國瓷器文化已深深地融入他們的民俗文化之中了。
中國瓷器在世界人民的生活中具有一種特殊的文化地位。如菲律賓的各種儀式、宴會都離不開瓷盤、瓷甕等瓷器。在菲律賓南部,跳宗教舞蹈時男女舞蹈者必須頭頂盛裝米飯和其他供物的瓷碗。在這種場合,誰要是拿不出進口的中國瓷器,便會受到輕視。緬甸和菲律賓人經常把精美的中國瓷器埋在地下,只有在節日的時候才取出來使用。印尼的一些地方用瓷碗作樂器。坦桑尼亞的阿拉伯蘇丹王墓地,由于有四個中國明代青花碗鑲嵌于碑上,已被當做坦桑尼亞珍貴文物備加呵護,文化部特派專人看管守護。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瓷器在海外的崇隆地位和受到怎樣的珍視。
一如前述,16世紀后期,埃塞俄比亞著名的萬王之王察丹格爾的心臟,置于中國明代瓷壇中永存——他給予了中國瓷器至高至尊的寵榮,中國瓷器也給予了辭世后的他最靜謐、最舒適的一個“美穴”。
上述一切,都表明中國瓷器已極大地豐富和廣泛地影響了世界某些國家人民方方面面的精神生活。
五、中國瓷器影響世界的廣義讀解
與技術文化相結合的藝術文化的中國瓷器,深刻而久遠地影響著世界一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宗教、民俗、文化等物質世界和觀念世界。這個除卻藝術文化以外的技術文化和思想文化的物質世界和觀念世界,便是我們所說的“廣義的世界”。
南宋初期,一艘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的木質船失事沉沒于廣東省陽江市南海海域,被命名為“南海一號”。1987年,“南海一號”被發現,但因技術及資金問題而延遲研究。2007年12月21日,“南海一號”古沉船起吊。2011年4月,“南海一號”完成第二次試發掘。“南海一號”的發掘與研究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中國陶瓷史提供極為寶貴的實物資料,甚至可以獲得文獻和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圖為考古隊員正在對“南海一號”沉船出水的瓷器等文物進行分類。
綜上所述,作為與技術文化密切結合在一起的藝術文化之一的中國瓷器,曾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某些國家政治文明的材料表明:政治的表現形式往往代表一定階級的政黨、社會集團、社會勢力在國家生活和國際關系方面的政策和活動;而國徽、軍徽和貴族、軍團、公司、團體等代表一定階級執政的國家、政黨、社會集團和社會勢力的徽章或曰紋章,無疑是政治勢力和政治集團的一種鮮明的標志和象征。按照國王如俄國彼得大帝和法國路易十四的旨意將俄國雙鷹國徽和法國軍徽等紋章圖案繪制在中國瓷器上,本身便是一種政治行為。繪有國徽、軍徽等紋章圖案的中國瓷器,或則作為裝飾瓷器用于陳設,或則作為餐飲瓷器用于國宴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揚國威和制造莊重、威嚴的政治氣氛的作用。此外,國家國王、總統或者其他皇室貴胄對于大量精美中國瓷器的收藏,便有了與庶民百姓對于中國瓷器的喜尚和收藏大為不同的意義。這些閎富豐贍的收藏,表示了國王、總統或其他皇室成員,他們個人具有崇尚文明、追求高雅的修養和興致。同時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對于其國力強盛的一種炫耀,這便具有了政治的意蘊。此外,127件中國瓷器與600名御林軍將士的交換,無疑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特殊的外交。在這特殊的外交中,中國瓷器顯示了它遠較人的“生命”還要昂貴的特殊價值。還有,埃及國王薩拉丁將自己統轄的領地發展成為中國瓷器轉銷歐洲的巨大市場,極大地改變或曰影響著歐洲乃至世界各國人民的社會生活,因此,使埃及國王薩拉丁獲得了即便是赫赫戰功和奕奕政績都無法企及的巨大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