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片 距今約1萬年,1979年廣西桂林甑皮巖出土。
甑皮巖遺址位于廣西桂林市南郊的獨山西南麓,年代約距今9000多年~7500年,是新石器時代桂林先民的一處居址和墓地。
1965年文物普查時發現,1973年首次發掘,2001年再次發掘。依出土地層和文化特征可劃分為五期,由此可勾勒出公元前10000—5000年間桂林原始文化的發展軌跡。在第一期發現一件破碎的捏制夾粗砂陶容器,是迄今在中國發現的最原始的陶容器實物之一,年代在公元前10000-9000年。在第二、三、四期出土的陶器大部分用泥片貼筑法制坯,露天堆燒法燒造,顯示出公元前9000-6000年間桂林陶器制造技術的發展。第五期進一步出現用慢輪技術修坯的泥質陶器,紋飾除傳統的繩紋、籃紋等編織紋外新出現式樣繁多的刻劃紋、戳印紋、捺壓紋,如干欄紋、水波紋、曲折紋、網格文、弦紋、乳釘紋、篦點紋、附加堆紋等,器型富于變化,有罐、釜、盆、缽、圈足盤、豆、支腳等器類。第五期的磨光石斧、石錛、石矛、石刀、骨鏢、骨鏃、骨錐、骨針制作精良,蚌匙全國僅見。第五期文化代表了公元前6000-5000年間桂林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