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道杯
公道杯又叫平心杯,分杯體和杯座兩部分。杯心直立一龍首,外底部有一漏孔。注水時,淺,則滴水不漏;滿,則水流殆盡,故稱“公道杯”。相傳,公道杯是唐朝的傳家寶。壽王與楊玉環婚喜之日,唐明皇贈此杯并問楊玉環可知其用意?楊說:“父皇賜此杯,是教導我們,凡事要適度,不可過貪,否則將一無所得。”唐明皇含笑點首。該杯盛酒可謂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知足者酒存,貪心者酒盡”,寓示世人辦事處世必須講究公道,不可貪得無厭。


究其原因,是杯中央直立龍頭的體內有一條呈倒“U”字形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當于龍頷。頭體下與杯底連接處留有一孔,向杯內注水時,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會漏出;當水位超過瓷管上口,水即通過杯底的漏水孔漏光。公道杯是一件集工藝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審美性于一器、欣賞與收藏并重的特色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