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磁州窯系”“始祖”窯場之一的彭城,千年窯火延續至今,創造出東方陶瓷神話。
千百年來,彭城的窯火不僅燒出了難以數計的陶瓷精品,也衍生出絢麗多彩的磁州窯文化。這種“文化”既包含著陶瓷行業博大精深的技術和藝術成就,也蘊藏著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凄美傳說。
據說,義井鎮的陶瓷業很有個年代了。窯場每逢點火燒窯,都要到村頭窯神廟里上供敬神,第二天,窯工們就可把供品大吃一頓,這叫“打平伙”。可是,不知啥時候,窯神里鬧起了“鬼”,只要上了供以后,不隔夜好多供品就沒有了。信神的人說。這是窯神顯靈。但也有的窯工不怎么信,懷疑有人偷供品。有個平時膽子大點的年輕窯工,自告奮勇愿意夜里去廟里“臥底”捉偷供人。
誰知第二天,老爺兒上來一桿子高,也沒見那年輕窯工出來。眾人進去,看見他已昏死在廟門后邊。人們七手八腳救醒了他,他卻起身就往外跑。直到有人追上死死拽住他,他才口齒不清地說出了經過。
頭天傍黑,年輕窯工進了廟里發怵,出外走罷,自已夸下海口,怕惹人笑話,只好硬著頭皮留在廟內。他不敢進大殿,藏在了廟門后邊。心里打算:要是真有鬼,就一跑突然聽見門外象刮進一陣風,隨著跑進一個黑影,直奔大殿。
在昏黃的蠟燭光下,他見那黑影披頭散發不象個人樣。年輕窯工的頭發梢都豎了起來。他想往門外跑,可腿不聽使喚。正在這時,那黑影又扭身向外跑來。年輕窯工這會兒看得更清了,原來是個披頭散發的白面鬼。他只覺得頭“嗡”的一下,就癱昏在廟門后邊了。
自打這,窯神廟鬧“鬼”的事越傳越遠,當地窯工也不敢單身進廟。上供敬神時,多是成群搭伙的去。有的窯場干脆在窯門口擺開桌子上供,不愿意到廟里來。可是時間不長,這“鬼”又鬧到了窯場上。夜里,窯場不是這兒“嘩啦”,就是那兒“撲通”,煞是嚇人!第二天再看,不是這兒瓷架倒了,就是那兒供桌翻了,鬧得人盡惶惶。有點手藝的窯工紛紛辭活不干,到別處謀生路去了。本來,義井窯場因交通地理、水源條件都不及彭城,買賣瓷貨的市面也比不上彭城熱鬧;經這一鬧鬼,窯場停火的停火,關門的關門,義井陶瓷業也就越來越沒有先紅火了。
有天,一個山西人挑著行李來到義井鎮,說他精通瓷場活路,是來找活干的。這人在義井轉悠了一天,也沒人用他。這人很是納悶,心想:這怎多瓷場,就容不下我一個干活的?可他不知道,窯場的生意不好,誰愿雇人白吃飯?傍黑,山西人轉到村頭,想找個地方住。有人半開玩笑說:“這廟里剛剛有人上了供,吃有吃的,住有住的。你要敢在廟里睡一夜,明天我給你找活兒。”山西人不知咋回事,心說:只要有活兒就行。抬腿腳就想進廟,有好心的人勸阻他:“廟里鬧‘鬼’鬧得正兇,千萬別住。”偏巧這山西人膽子大,不怎么信神迷鬼。再說,他自已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不住廟住哪?就挑著行李進了廟。
大殿里蠟燭通明,供桌上擺著各種供品。山西人一天沒吃東西,早餓得前心貼后心。他見里外無人,扯著衣襟角揀了一衣兜兒供品,走到后殿角就吃了起來。吃喝罷了,由于一天的奔走,他靠著墻角迷迷糊糊就睡著了。
到了后半夜,山西人讓尿憋醒。他睜開眼想要起來,猛地看到供桌前有個黑人影。難道是“鬼”?山西人就著隱約的殘燭光仔細看去,只見那“鬼”披頭散發,臉白的嚇人,三分象人,七分象“鬼”,正大把抓著供桌上的供品往懷里摟。山西人雖然走南闖北了大半輩子,可從沒遇過這個陣勢,心跳得砰砰響。他定定神,伸手去摸得行理棍子。不料棍子滑了一下,“骨碌碌”發出了響聲。那“鬼”聽見,向桌上又抓了一把,驀地向外就跑,把供桌碰翻了。山西人急忙摸到棍子,向外追去。
山西人跑出廟門,見那“鬼”在月光下跑得飛快,向正東鼓山那邊一陣風似地逃走了。山西人見“鬼”害怕的跑了,膽子也大了,決心弄個水落石出,就不遠不近地跑了上去。跑了五六里,已進了鼓山,那“鬼”在一個山彎一捌 就不見了。山西人伸著脖子,四下尋找也沒看到“鬼”的影子。這時東方漸漸亮了,周圍也漸漸看得清楚了。不一會兒,他拐過一個崖頭發現下邊有個小山洞。他胡亂在山坡上抓了一把枯枝干草,點著,就舉著火,掂著棍子進了山洞。
走到山洞盡頭,忽然發現有一個披頭散發、衣裳破舊不堪的婦女,非常害怕地蜷曲在洞角。山西人慢慢走近,和氣地問她是哪里人,干啥的?她才哭啼啼訴說了原因。
這女的是村里一個窯工的妻子,因窯場生意不好,丈夫脾氣暴躁,動不動拿她出氣,不是罵,就是打。她忍受不了,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再沒敢回家。白天好藏在山洞里不露面,夜里餓極了,就跑到窯神廟去偷供品吃。后來她又偷了窯場。由于她不熟悉窯場的路,夜里又慌里慌張,難免碰倒窯器等,發出“稀里咣啷”的聲響,夜里傳得遠,怪嚇人的。她因為長時間不見陽光,臉色十分蒼白。就這樣,窯神廟鬧“披發白面鬼”的事,就越說越玄乎,越鬧越大了。
天大亮后,村里人到后廟里去看,見供桌也翻了,人也沒了,只剩下行理卷扔在殿角。一個個嚇得大氣兒不敢出,溜出了廟門,七嘴八舌地說:這山西人準是死了!正議論著,只見那個山西人領著一個披頭散發的婦女回來了。大家圍住一瞧,啊,原來是本村早就不見了的那家媳婦,都很驚呀。一五一十說了事情的經過,眾人這才明白了鬧“鬼”的緣由。
有好事的早去通知那婦女家里來領人。那個窯工跑來,見自已的老婆還在,很感激山西人,就讓他在自已的窯場干活。自從發生這事以后,義井村民都家家和睦,窯工們再不打罵自已的老婆了。
山西人有了活,在窯場干得很賣力氣。他在外闖蕩時間長,見得世面多,經驗豐富,就勸當地窯場燒別的瓷貨,盡量不和彭城瓷器貨打對家。窯工們覺得有理,得用當地豐富的黑瓷土,終于燒出了砂鍋、砂壺等砂貨。用這些砂貨燒水煮飯,色道好,不轉味,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里還專門燒制民用的撞瓶、插壺等瓷貨,小巧玲瓏,別具一格。逐漸使義井陶瓷又興旺發展起來,成為“磁州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據說,義井鎮的砂貨瓷器,在明朝的時候,還被鄭和帶出國,飄洋過海,周游世界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