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庫中國訊 老君,就是太上老君,是陳爐鎮窯神廟的窯神之一。老君為道教主神,整日在天宮煉丹,咋就成了陳爐鎮的窯神爺了呢?陳爐民間有一段關于他的傳說故事。
民間相傳,很早很早以前,老君煉一種新丹,用的是優質原料,可是煉了七七四十九天后,開爐一看,都是夾生丹。老君一連煉了幾爐都是如此。他呆坐在蒲團上,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也找不出原因。
道童告訴老君,說他在人間采集原料時,見同官縣的陳爐山上,排滿了密密麻麻的窯爐。燒出來的瓷器,有破損的,扔了堆成幾座瓷片山;也有變形的拿去壘了墻,就是沒有夾生的。
老君聽了,眼前一亮,心想:何不到那兒看看,或許能找出原因。便叫道童引路,駕鶴出了南天門,不大工夫到了陳爐上空。老君手搭涼棚往下看,只見爐煙冉冉,火光明亮,好一派繁榮景象,便要下去看看。
道童連忙提醒老君說:“你老用真身下凡,準會嚇著陶工們,他們磕頭惟恐不及,還能給你老說什么呢?”
老君一聽有理,便叫童兒帶鶴歸去。自己搖身一變,成了一位衣衫襤褸駝背彎腰的瘦老頭,降落在鎮中偏僻之處,步履蹣跚地走向窯場。
時值嚴冬,北風怒號,老君凍得瑟瑟發抖。他用顫抖的雙手推開了一家瓷匠的大門。瓷匠正在給窯爐加煤,臉上掛著一串串汗珠。回頭一看,見是一個叫花子,頓生慈念,擱下鐵锨,忙扶進來烤火。瓷匠又呼喚老伴,讓端來一碗開水,拿兩個熱蒸饃來,讓老人充饑。
老君謝過瓷匠老兩口,一邊喝水吃饃,一邊仔細觀察窯爐,還不停地問這問那。瓷匠一邊干活,一邊心不在焉地順口回答。問得多了,覺得奇怪,便反問道: “你老也燒過瓷器?”
“燒過,只是技藝不精,爐爐都是夾生貨。幾年賠光了家底,才落個乞討度日。”
瓷匠聽了,有些傷感,又生同情之心,關心地說:“也許是爐子砌得不合適,又不善看火候吧!我教給你竅門,保你爐爐成功!”
瓷匠請老人近前,手指窯爐各個部位一一詳細解說。老君聽后恍然大悟,再三作揖道謝。
“不用謝,不用謝,咱們都是手藝人,互幫是應當的!”瓷匠說著又呼喚老伴取來自己的一件舊棉襖,給老君披在身上,說:“天太冷,不要嫌爛,權當擋風用吧!”
老君再次作揖謝了。老君連連走訪了幾十戶瓷匠,都是一樣的熱心腸。他打心底里感激陳爐人,心想以后一定要報答他們。
之后,老君走遍神州大地,又走訪了無數的鐵匠和泥瓦匠。他回到兜率宮,仔細研究人間之所得,改建了八卦爐,采百家燒窯之長,重新煉丹,一舉成功。
煉丹閑暇時,老君仔細思考陳爐窯場所見,覺得窯爐雖無夾生,但爛、焦、走型的瓷器太多,還是火候掌握上有毛病,應該把這個竅門傳授給陳爐人。他又想起陳爐人對自己的一片盛情,便再也坐不住了。他叫來道童,交代了一下,立刻駕鶴匆匆來到陳爐,降落在山頂上。頓時,一道道金光照亮了陳爐的各個角落。
瓷匠們見太上老君降臨,全都跪下來朝拜。老君笑道:“不用拜,咱們都是老相識了。我就是去年來的那個叫花子老漢,今天專為傳授燒窯技術而來。”說完便下山來到一家瓷窯前,仔細耐心地講解燒窯要領。老君走后,瓷匠們按照老君教授的辦法,重新改造了窯爐和燒火方法,果然爐爐純青,破損走型者極少。為感謝太上老君,陳爐人便將太上老君作為窯神,日日膜拜,歲歲祭祀。(宋友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