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齋瓷器,40歲的慈禧“致青春”

圖11.“大雅齋”款綠地粉彩桃紋大缸

圖12.“永慶長春”款黃地墨彩花卉紋圓盒

圖13.“永慶長春”款綠地粉彩藤蘿花鳥圖渣斗

圖14.“大雅齋”款墨彩花卉紋花盆
皇室的女子,講求閨秀文風。作為一國太后,更應成為舉國的表率。四十歲的慈禧,或許是為了自己特別的壽辰,而訂制了署有自己畫室名字的瓷器——大雅齋瓷器。
大雅齋,是圓明園“天地一家春”景區內一處建筑的名稱。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皇帝曾寫掛“平安室”、“天地一家春”的兩面“大雅齋”匾,賜予圓明園中年輕的慈禧。就是在圓明園中,慈禧生下了同治皇帝。
1860年,圓明園毀于英法聯軍的大火,大雅齋也付之一炬。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皇帝曾想重建圓明園大雅齋,而最終因皇帝駕崩等原因而作罷。然而,紫禁城內,卻仍舊保留“大雅齋”匾額于長春宮中,作為供慈禧皇太后繪畫習字的畫室。

圖15.“大雅齋”款綠地粉彩花鳥圖高足碗

圖16.“大雅齋”款藕荷地仿粉彩花卉紋高足盤

圖17.“永慶長春”款黃地粉彩花卉紋葫蘆瓶

圖18.“大雅齋”款紫地粉彩花鳥圖盒
光緒時期的“大雅齋”款瓷器,或許正是為這兩處建筑特別燒造的慈禧皇太后專用瓷。因為是為自己訂制,所以“大雅齋”款瓷器帶有鮮明的女性色彩——諸器色調光鮮、色彩明麗、器形多樣、繪畫精美。與同時期其他官、民窯器物相比,無論在質地和工藝上都最為考究,體現了光緒朝御窯瓷器的最高水平。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三十日,太監劉得印將畫好的大雅齋瓷器畫樣“魚缸、花盆、花瓶紙樣等十五件,盒、盤、花盆、水仙盆樣等十八件”,交予造辦處并傳景德鎮御器廠燒造。同年,同治皇帝駕崩。獨子的去世,加之燒造時間緊促,使得這批大雅齋瓷器于光緒元年和二年,方始燒成。
以“大雅齋”為自己書齋畫室的名字,慈禧懷念著當年在圓明園中年輕的時光。為了致青春,在同治時期,年輕的皇太后還曾在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專門繪有蘭草的花神杯。就是在那曾經的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17歲的葉赫那拉氏進入了咸豐皇帝的視線,初封蘭貴人。于是蘭草,成為她的最愛。在此后的生活中,在精美的瓷器上,在華美的服飾上,蘭草一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