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2月12日電(記者段菁菁)記者11日從浙江文物部門獲悉,浙江衢州龍游縣在早前的一次考古搶救性發掘中,在一座商代土墩墓內發現商代早期原始瓷。這一發現對研究龍游先秦時期“姑蔑文化”增添了極為珍貴的考古資料。
據介紹,該商代土墩墓埋藏處原為耕作的稻田,墓葬現埋深約0.9米,從熟土上平地起封,封土為黃綠色黏土,干后較為堅硬,墓邊界不甚明朗,大約2.8米見方。由于埋深較淺,墓內部分器物的陳放位置遭到了擾亂。
在發掘10件出土文物中,以硬陶和印紋硬陶器為主,伴生有原始瓷器。其中一件原始瓷豆由于長期侵蝕于水稻田中瓷釉脫落嚴重,但仍能辨認出帶有強烈“馬橋文化”遺風。對照中原地區的王朝序列,“馬橋文化”的年代大致與中原的夏和商相當。
此外,墓中絕大部分陶器和原始瓷的燒成溫度都較高,但器物皆有不同程度的變形。考古人員認為,這說明脫胎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印紋硬陶早期燒制工藝尚不成熟,符合商代早期陶器的燒成表現。
龍游縣博物館工作人員認為,商代早期的原始瓷器在全國出土數量較少,該發現為研究中國早期瓷器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同時也為研究先秦時期龍游“姑蔑文化”增添了極為珍貴的考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