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關于洛陽邙山陵墓群東漢帝陵陵園遺址考古發掘的相關報道中,有兩個東漢皇帝的陵園遺址規模異常壯觀,所用建筑材料無不體現出皇室氣魄。而曾燒制這些建筑材料的大型窯址就位于距離陵園遺址不足3公里的孟津縣平樂鎮新莊村。從去年7月起,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駐扎在這里,對這處燒窯遺址進行發掘,經前期鉆探、試掘,考古人員共發現燒窯127座。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新莊村東漢大型燒窯遺址考古現場
從目前發掘情況看,出土的大批磚瓦的規模和形制均符合東漢皇室規格,且與東漢帝陵陵園遺址內的磚瓦大小形制一致,因此這里應是一處官窯遺址,窯址規模之大,在洛陽市歷年來發掘出的窯址中罕見。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在很多的建筑材料中,還發現了一件陶臼,陶臼上書“建武二十四年七月五日制”,而建武正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年號。除此,有些建筑材料上還蓋有戳兒,顯示的是制作磚瓦的匠人姓名和其他符號。
目前的發掘面積僅有600多平方米,有3座窯址的發掘工作已經基本結束。雖然它們排列比較無序,但單體規模之大,讓人驚詫,尤其是長長的斜坡通道。窯門、操作間、火塘、窯床、煙道等布局合理,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座座貴族墓葬。這些燒窯的形制為傳統的“馬蹄形”,雖然頂部已經塌陷,但從保留的情況看應為穹隆頂。在對窯址進行清理時,考古人員發現火塘內的爐渣與傳統的純柴燒的爐渣是不一樣的,推測在燒制過程中使用了煤。
127座燒窯,已發掘了3座,還有很大一部分有待發掘,整個遺址的面積在10萬平方米左右。
從發掘情況看,這些燒窯用的時間較長,窯內壁燒結層較厚,可見是反復使用過的。同時,這是一處大型的官窯遺址,推測其燒制的建筑材料均用于邙山陵墓群的東漢帝陵的建造。因此,這一遺址的發掘,為邙山陵墓群保護規劃的制訂提供了直接的材料,同時也推動了對東漢陵寢制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