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古海塘遺址
12月27日,由省考古學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首次評定的2015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揭曉,它們是:寧波鎮海漁山古遺址、杭州余杭玉架山良渚文化環壕聚落遺址、杭州良渚古城遺址、紹興越國王陵及貴族墓考古調查和勘探、南宋臨安城遺址、溫州古城址、上林湖荷花芯越窯窯址、寧波鄞州鄞江宋元遺址、杭州古海塘遺址、安吉上馬山古墓葬共10項。
27日上午,一場考古公眾分享會在西湖博物館報告廳舉行,來自杭州、寧波、安吉的考古專家、現場發掘領隊王寧遠、田正標、楊金東、林國聰,向大家講述了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安吉上馬山古墓葬、杭州古海塘遺址、寧波象山“小白礁1號”清代沉船遺址考古發現的過程,與公眾一起分享古城、沉船、古墓背后的神秘故事。
本場分享會主持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方向明對聽眾說,這是考古專家第一次從田野走上講臺。別看那些長年累月在田野上戴著草帽、手持鏟子、彎腰駝背的考古人,今天個個穿著整齊登上講臺。“我們心中的男神,真是太帥了!”來自全國、浙江等多所學院的考古專業學生以及考古愛好者們,不斷地用手機拍照。
良渚新發現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究研員王寧遠第一個走上講臺,他分享的題目是“從村居到王城——良渚考古的新認識”,描述了距今約5300年至4300年良渚文明的發展。這個在考古學家眼中“最早的江南、最早的都城”自2009年至2014年以來,通過勘探和試掘,初步判斷良渚古城外圍的扁擔山-和尚地,里山-鄭村,卞家山等長條形高地,構成了良渚古城的外郭形態,合圍面積達8平方公里,其建筑和使用年代為良渚文化中晚期。外郭總土方量約為89萬立方米。
距今5500年到4000年間,在中國形成了許多強勢文化,如較早的廟底溝文化、凌家灘文化、紅山文化。稍晚的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屈家嶺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更晚的龍山文化、石家河文化、陶寺文化、齊家文化等,考古人對良渚的認識在一步步深入。
安吉古墓群
安吉上馬山古墓群距古城3.5公里,因天子湖工業園區建設,2007年至2015年搶救性清理墓葬608座,出土陶瓷器、銅鐵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各類隨葬器物6082件。呈現出時代跨度大(西周—西晉)、分布密集(不足一平方公里,608座)、墓葬形式多樣等特點。

安吉上馬山出土木俑

安吉上馬山出土彩繪陶俑
僅在上馬山已發掘的608座墓葬中,楚式墓葬有77座,尤其是部分墓葬棺槨保存完好,出土的精美漆木器最令人震撼,是我省其他地區所不見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正標自2001年起就在這片土地上進行考古發掘了。
古代水利史
中國水利史是從距今4100年到4000年間的鯀和大禹治水的傳說開始的。現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遺跡則晚到春秋和戰國時期,距今不超過2500年。良渚遺址的塘山和崗公嶺等水利設施年代可能早到4900年至5000年,比大禹治水的年代提早了近1000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金東對杭州地區首次發現柴塘結構的海塘遺存,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水下古沉船
臺上講的津津有味,臺下聽的不亦樂乎。
“什么年代,是商船嗎?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為何沉沒,現況如何?”面對這些公眾不斷追問和關心的問題,且聽被譽為“浙江水下考古的拓荒者”的寧波考古界的佼佼者林國聰為大家道來。
那是2014年5月21日上午,寧波北侖滿洋船廠碼頭,伴隨著嘹亮的汽笛聲,寧波象山“小白礁1號”船體發掘與現場保護工作船——“滿洋2004”號工程船乘風啟航,正式拉開了“小白礁1號”水下考古的序幕。據介紹,“小白礁1號”目前已出水文物606件,主要有品相精美的青花瓷、名家制作的紫砂壺以及來自日本、越南的年號錢幣、西班牙銀幣以及成列的石板材等水下遺珍。

寧波象山“小白礁1號”出水瓷器
雖然“小白礁1號”不是本年度重要發現,但具有代表性。“小白礁1號”是一艘從寧波港始發的木質商貿運輸船,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沉沒于寧波市象山縣石浦港東南約26海里的北漁山島海域,埋藏在水下約24米的幽深海底,是浙東海域首次通過水下考古手段發現的第一艘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沉船。
遺產保護熱
整整一個上午,聽眾沒有一個人早退。他們說,以前對考古的第一個概念就是特別神秘。今天有幸與這些專家學者面對面,聽他們講遠古時代的良渚人也吃稻谷,也修水利。那些從海底打撈上來的瓷器、文物,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這也提醒我們,要好好保護這些文化遺產。
“在大多數公眾心中,考古發掘就是探寶挖寶,但其實不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說,比如此次從全省40多個考古項目中評出的2015浙江十大考古新發現,大都是配合重大建筑而進行的,本著“搶救為主,保護第一”的宗旨,考古工作者通過辛勤的勞動,為公眾陸續揭示了不同時期、不同形式、不同制度下的文明程度與文化遺產。所以,不斷增強公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也正是這次考古新發現與公眾分享的真目的。
西湖博物館館長潘滄桑說,與專業的考古發掘不同的是,對博物館而言,今天的考古分享會只是一個新的嘗試,今后西湖博物館將與省考古研究所長期合作,在每年的12月推出當年的浙江重大考古新發現公眾分享會,期待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保護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