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國貴族墓出土戰國青瓷句鑃
鴻山越墓位于江蘇無錫鴻山鎮東部,是一處貴族墓葬。2003年至2005年,考古學家對鴻山越國貴族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15個土墩中有7個墓葬是戰國早期的越國貴族墓,分別為老虎墩、老墳墩、曹家墳、鄒家墩、杜家墳、萬家墳和丘承墩,可分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等級別,它們以丘承墩特大型墓為核心,呈扇形分布,專家表示,這是我國第一次較完整地揭示越國貴族墓葬在同一墓地中的分布規律。
7個墓葬中共出土了2000余件隨葬器物,玉器約40件。鴻山越墓出土的隨葬器物是目前已發掘的越國墓葬中等級最高、質地最好且器類最為齊全的。許多高級青瓷禮器、樂器和玉器都是首次被發現和確認,鴻山越國貴族墓地是繼紹興印山越王陵之后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填補了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考古的空白。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巍評價稱,鴻山越墓未遭盜掘,墓葬形制和隨葬品保存完好,有助于全面了解戰國早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是建國以來吳越考古最重大的發現。
迄今發現最早的成熟青瓷器出現在鴻山越墓
在鴻山越墓考古之前,中國最早的成熟瓷器出現在東漢時期。鴻山越墓戰國墓出土的近千件青瓷器中,發現了極少量的高等級瓷器,質地堅硬,胎色發白,釉色泛綠且成玻璃狀,厚薄均勻,而且胎釉結合好,與六朝時期最高等級的青瓷器相當。越國貴族墓地考古領隊、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敏說,這一發現將我國成熟青瓷出現的年代向前推了600年左右,為研究和探討我國瓷器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了珍貴資料。
鴻山越墓出土樂器數量和品類堪比曾侯乙墓
鴻山越墓向世人展示了種類齊全的龐大越國地下樂器庫。墓葬群共出土樂器500余件,數量和品類堪與曾侯乙墓相媲美,堪稱我國音樂史上的空前發現。
鴻山越墓出土的青瓷樂器中有成套的仿中原青銅樂器的編鐘、甬鐘和石磬,亦有越式的錞于、丁寧、鈴形器、鈕鐸、句鑃、鈕镈、鼓座等,其中青瓷缶、鐸和鼓座為首次發現的越國樂器和樂器部件,種類遠遠多于曾侯乙墓,是越國音樂考古的空前發現,堪稱種類齊全的龐大地下樂器庫。
音樂考古學者稱,這次越國隨葬青瓷樂器如此大量集中出土,十分罕見,這龐大的地下樂器庫也體現了當時音樂生活的豐富多彩,填補了東南地區古代音樂文化史料不足的遺憾。
最大墓丘承墩出土青瓷禮樂器581件
鴻山越墓的大型墓葬丘承墩出土器物共計1100余件,分別為青瓷器、陶器、玉器、琉璃器等,數量之多,器類之齊全,器形之復雜,為江浙一帶越國貴族墓之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瓷禮器和樂器。
丘承墩出土的青瓷器共計581件,占出土隨葬器物的一半。其中禮器441件,樂器140件。其中部分胎色泛白或灰白,釉色泛青,胎釉結合好,燒成溫度高,與常見的原始青瓷有著明顯的差異。
丘承墩出土的青瓷禮器造型多仿青銅器?;野滋?,部分為灰紅胎。禮器既有仿中原青銅禮器的蓋鼎、蓋豆、蓋壺等,又有越系統的盆形鼎、冰酒器、溫酒器、角形器、璧形器等。樂器多灰白胎,部分灰紅胎。除磬為仿石、缶為瓦器外,其余皆仿青銅器,其中有仿中原青銅禮器的甬鐘、镈鐘和磬,也有越系統的句鑃、丁寧、淳 于、振鐸、三足缶、懸鼓座和懸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