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收集部分碎瓷片
湘陰縣漕溪港深水碼頭二期工程現場,近日發現一處古窯址堆積層。經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現場勘察,該堆積層為唐宋時期岳州窯遺址遺物,現場發現的陶瓷片堆積厚度不少于3米,主要堆積部分長15米,數量不少于10萬片。同時周邊及其江岸上殘存的地層仍可見大量瓷器和匣缽殘片。
目前,岳陽市考古研究所已將湘陰縣漕溪港深水碼頭二期工程建設范圍現場進行保護,且將對該區域進行細致的考古勘探和發掘。
大量古陶瓷鑲嵌于黃土之中
湘陰縣漕溪港深水碼頭二期工程發現的瓷片堆積位于漕溪港湘江右岸河段。近日,記者來到這處施工現場時,多臺機器正在緊張地作業。走進工地的水泥路邊,一堆高約1.5米的土堆靜靜地躺在塵土飛揚的工地一邊。走近一看,密密麻麻的各種陶片、瓷片鑲嵌在黃土中,盡管各種各樣的紅陶、黑陶、灰陶片大都破損,但重重塵土仍難掩其風韻。

考古人員隨手在黃土中撿出碎瓷片
輕輕扒開泥土,隨處都能抽出一塊塊薄厚不同的碎陶片,仔細辨認仍可以看出幾乎每一片陶片的紋樣都不盡相同。還有一些完整的瓶罐被埋壓在泥土深處保存了下來,罐體有一股微微發亮的釉色。而在工地靠近河邊的另一端,則是另外一個同樣密布著大量精致瓷器殘片的遺址。
瓷器碎片均出自唐宋時期
根據連日來的調查勘探,現存瓷片堆積厚度不少于3米,主要堆積部分長15米?,F場收集的瓷片按器形分有碗、罐、缽、瓶等多種器物;按釉色來分有青釉、青褐釉、醬釉等。經考古工作人員鑒定,分別來自唐代、五代、宋代等時期 。此外,工地南距馬王墈窯1.7千米,北距烏龍嘴窯1千米,經初步判斷,這里與南北面的兩處文化遺址相連。
工作人員介紹,1997年,湘陰縣人民政府在城關馬王墈宿舍改建工地,發現了一個青瓷窯窯址。經省考古所和湘陰縣文管所50多天的搶救和發掘,出土了大量的岳州青瓷物品、窯具和隋代龍窯。這次共挖掘完整青瓷300多件,殘存的八米多長的隋代龍窯窯頭保持完好。
從1983年到1988年期間,在湘陰縣湘江岸邊共發現了25處古窯址,其中青瓷窯址就有18處。
對岳州窯有著重要的科研價值
從文物調查勘探工作的情況看,漕溪港深水碼頭二期的建設項目的選址基本合理,避開了湘江沿岸大部分窯址群,是綜合交通、水文、規劃等多種因素優化后的結果。目前,岳陽市考古研究所已將湘陰縣漕溪港深水碼頭二期工程建設范圍現場進行保護。
考古工作人員介紹,岳州窯延續時間長、窯口繁多,但目前為數眾多的窯址已在長期的洪水浸泡、沖刷以及大型開發建設中被毀?,F存窯口顯得尤為珍貴。
目前岳州窯的研究主要依賴于往年的考古調查成果,而以往的考古資料已不能滿足如今的研究需要,對岳陽窯深入研究亟需更多的考古資料補充。
瓷片堆積帶能客觀反映當時瓷器燒制、運輸、技藝等歷史面貌,這項對研究岳州窯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能填補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