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對于海寧市長安鎮興福村的村民來說,最大的議論話題莫過于該村施家墩一片竹林旁邊的空地了。挖掘機在這里緊張地挖掘,眾多陌生人進進出出,不斷有陶罐碎片被發現。他們都在等待,這個平時不起眼的空地,有可能是良渚文化遺址的一部分。
已經挖到瓦罐碎片
這片竹林位于長安鎮興福村與桐鄉崇福的交界處,這塊空地三面臨河。一條筑起不久的土路將這里與外界聯系起來,不斷有農用車在土路上來回行駛。空地長寬各約60米,西邊有一個土堆高約5米。在這一馬平川的地方,這個土堆顯得比較突兀。土堆的頂端還有不少木樁。土堆的西邊部分已經被挖開,從上下層土質來看,上層部分呈咖啡色,下層呈深褐色。
不過,此時挖掘工作重點已經轉移到竹林旁邊,挖開上層的耕土層后,就能看到里面顏色比較深的文化層。不時能看到一些破碎的瓦罐,看上去做工不錯,碎片上的花紋非常清楚。
村民說,距此三四百米遠的東南方向就是有名的施家墩遺址。果然,穿過一處桑樹地后,可以看到立有“施家墩遺址”的牌子,為海寧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05年5月所立,屬海寧市文物保護點。
可能屬良渚文化遺址
不過,相對于施家墩遺址,這處空地不但不知名,而且了解情況的人并不多。
正在現場指揮挖掘的海寧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董月明表示,這里有可能是良渚文化遺址。“但不能肯定,因為才開始挖掘,因此到底是什么要等幾天后才能見分曉。”
據了解,這處空地之所以在幾天前被人發現,是因為有人在這里取土做磚,結果工人發現里面竟然有大量的陶罐碎片,于是就趕緊給海寧市博物館打了電話。
而海寧市長安鎮鎮政府得知此事后也非常重視,文化站站長褚自法立即與興福村負責人協商,專門派人來看管。“桐鄉、海鹽、海寧等地有那么一批人,專門干這種盜墓的勾當,得防著他們一點,萬一這里真有寶貝,就得好好保護起來。”
在興福村,有人甚至傳言盜墓的人曾經在這一帶挖到過玉筆、陶罐、石骨等。有的盜墓人已經發了財,沒干多少時間就擁有了好幾套房子。
據了解,海寧西北部及接壤的桐鄉西南部是浙北地區崧澤——良渚文化時期遺址分布密集、聚落等級較高的區域。有人認為,如果這處空地真是良渚文化遺址,這對于進一步研究良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