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龍紋梅瓶 青花鳳紋盤
青花魚藻紋高足碗
文/王守功張啟龍 李罘
圖/馬法玉 2010年9月17日,在山東省菏澤市國貿中心建筑工地發現了一只古代沉船。山東省文物研究所與菏澤市文物處聯合組成考古隊,對沉船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根據沉船及周圍出土的文物均屬元代或元代以前的情況,初步將該船沉沒年代定為元代;沉船出土元代瓷器數量之豐富、包含的窯口之多特別是出土梅瓶等青花瓷器,在全國亦屬罕見。 發現的沉船為一木質內河船。由于種種原因,船的左側木質基本腐朽,底部及右側保存基本完好,可以復原。船體殘長21米,寬4.82米,高1.8米,除去船頭、船尾獨立船艙外,共分為10個船艙,大小不等,寬在1.3-1.8米之間。所用木料初步斷定主要為柏木和楸木。根據出土遺物及有關專家的推定,一至二艙是船員休息的地方,出土有酒器等;三至七艙為貨艙;八艙為主人休息的地方;九艙為就餐的艙,許多精美的文物大多出土于該艙內;十艙為廚房艙,出土了大量炊具。 經專家實地考察,推測船的右前方曾受到過撞擊,船體受撞擊后開裂變形,應是船在行駛過程中,船的右側被外力(河船)撞擊后傾翻的。由于船上人員匆匆撤離,許多生活用品遺落在船內,也有一些生活用品在船傾翻或破裂后遺落在河床上。 到目前為止,沉船內及周圍共出文物11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漆器、玉石、瑪瑙、石器、鐵器、銅器、金飾等主要類別。瓷器包括景德鎮窯、龍泉窯、鈞窯、耀州窯、哥窯等窯口的產品,其中有3件元代青花瓷器。 此次發現的沉船保存基本完整,為研究元代木船形制及制作工藝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標本;沉船的發現對菏澤地區漕運史、河運交通及蒙元時期黃泛區之地形地貌等研究均有重要意義;古船所攜文物類型豐富,器形精美,對研究元代上層社會文化生活和社會習俗等情況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價值。 說明: 01菏澤沉船保存狀況 02船艙保存狀況 03青花龍紋梅瓶 口徑6.3厘米,底徑14.6厘米,高42.5厘米。通體青白釉,釉色溫潤,底部施護胎釉。胎體厚重,手觸能感覺到接胎痕。自上而下有三層主紋與三層卷草紋相隔。肩部飾如意云頭紋,云頭紋內繪纏枝菊花紋。腹部飾龍紋,頭小、頸細、體豐,怒目圓睜,尖齒外露,扭頸回首,鬃須飄動。身細長,有細密魚鱗紋。爪生三指,肘毛飄逸。龍周圍祥云圍繞。足部飾九個仰蓮瓣紋,內填花卉滴珠紋。青花發色凝重艷麗,有暈散,色重處呈黑色結晶斑。 04青花鳳紋盤 口徑15.6厘米,底徑13厘米,高2厘米。弧腹,平砂底,胎質細白,釉色瑩潤。 05青花魚藻紋高足碗 口徑17厘米,足徑6.5厘米,柄高5厘米,高11.5厘米。圓唇,侈口,弧腹,下承竹節形高足,足中空。細白胎,通體施青白釉。內壁口沿飾一圈卷草紋,底心飾魚藻紋。外壁上部繪纏枝蓮紋,下繪九個仰蓮瓣紋。 06刻花龍紋盤 口徑30.5厘米,底徑23.2厘米,高5厘米。圓口,弧壁,圈足,澀底。盤心刻劃龍紋。胎體輕薄堅硬,釉色白中透青。 07青釉印花牡丹紋盤 口徑33厘米,底徑21.5厘米,高5.7厘米。圈足,露胎處有火石紅色,盤心印有牡丹紋,胎體厚重。 08青釉印花牡丹紋大盤 口徑32.7厘米,底徑23.2厘米,高6.5厘米。圈足,露胎處有火石紅,盤內底印有牡丹紋。通體施較厚青釉。 09哥窯杯 口徑8厘米,底徑4.6厘米,殘高4.3厘米。直壁,深腹,小圈足無釉,胎體厚薄均勻,施釉較厚。 10單耳杯 口徑7.6厘米,底徑4.7厘米,高4.1厘米。斂口,砂底無釉。器身施青釉,較薄,可見胎體上的輪制痕。杯口一側為如意云頭紋把柄。 11影青玉壺春瓶 口徑6.2厘米,底徑7.3厘米,高23.7厘米。腹部有三朵線刻牡丹紋,線條流暢。器壁較薄,通體施青白釉,釉面有棕眼。 12青釉玉壺春瓶 口徑7.5厘米,底徑7.7厘米,高27.6厘米。圈足,足內有一圈刮釉,有“火石紅”。為元代流行的玉壺春瓶式。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翠,溫潤如玉。 13花口高足杯 口徑12.6厘米,足徑4.6厘米,柄高4.2厘米,高8.6厘米。花口外侈,弧腹,下承高圈足,足底刀削痕跡明顯。底心印有菊花紋。胎體稍厚重,通體施黃青釉。 14青釉菊花紋高足杯 口徑12.7厘米,足徑4厘米,柄高4.6厘米,高9.5厘米。圜底,喇叭狀高足,足底刀削修整痕跡較明顯,胎體稍厚重。器內底印有菊花紋。通體施青釉,器壁施釉較薄,可以看出輪制痕跡,口沿內外均有流釉現象。 15堆塑龍紋高足杯 口徑12.8厘米,底徑4厘米,柄高5厘米,高11厘米。足內中空,足底刀削痕跡明顯。通體施卵白釉。外壁堆塑“二龍穿祥云”,雙龍首尾相連,龍首較小,細頸,三爪,鬃須飄動,線條流暢,造型生動。 16青釉八寶紋大盤 口徑34.3厘米,底徑23.5厘米,高6厘米。 以八寶和十字杵紋作為主題紋樣,內壁飾纏枝荷花紋。圈足,足內有一圈刮釉,有“火石紅”。器壁較厚重,通體施青釉,色澤溫潤。口沿處附著一鐵銹塊。 17鈞窯盞托 通高11.1厘米,盞口徑7.8厘米,高7.1厘米;托內口徑6厘米,外口徑15.2厘米,高5.9厘米。高足較直,足內無釉,有火石紅色,足圈刀削修整痕跡明顯。器身呈天青色,口沿處微泛紫褐色,釉層均勻、細膩。 18褐彩龍鳳紋罐 口徑21.3厘米,底徑20.4厘米,高34.7厘米。平底內凹,砂底,有“火石紅”。 胎體較厚。器表施白釉,有棕眼,器內施醬釉。腹部繪褐彩龍鳳祥云紋。 19鑲綠松石金耳墜 重18.7克。耳墜呈“S”型,以金片透雕牡丹紋圖案,并鑲嵌綠松石。體型碩大,做工精巧。 20壽山石雕降龍羅漢 高8.5厘米,重155.2克。石質細膩。羅漢左手托缽,左側雕龍。底部有一圓孔。 21壽山石雕伏虎羅漢 高8.2厘米,重148.1克。石質細膩。羅漢右手置于胸前,左手扶膝,虎蹲踞于右側。底部有一圓孔。 22玉荷葉洗 長11.3厘米,寬10厘米,高4厘米,重156.9克。 和田青玉,造型為卷式荷葉形,洗口內斂,洗膛較大,外壁浮雕有葉脈,荷枝為底,并浮雕有一“俏色”蓮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