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留在野外的官窯遺址。梅建明 攝
近日,記者接到家住南京棲霞區棲霞街道的居民報料,稱在家門口不遠處的一處山頭上,發現了多處明代官窯遺址,他們希望有關部門能保護這些裸露在外的古代燒磚窯址。棲霞街道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請來南京市文物部門的考古人員專程考察過,這里是目前為止江蘇發現的唯一一座明城磚窯遺址群,而遺址旁邊的這個村莊也以“官窯”命名。
記者來到棲霞街道攝山附近,穿過錯雜的民居,在一座山的半山腰處,當地居民指著一堆雜草雜樹包圍的地塊告訴記者,這里是已發現的兩處古窯址。
記者走近俯身看去,在一處呈半弧形的泥土地里,周圍有不少磚塊,它們圍成了一個半圓,是磚窯的一部分。而在磚窯旁邊,還能看到多塊破損的青磚,雖然沒有銘文,但從形狀材質上看,與明城墻的城磚無異。社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處窯址很早就被人發現了,他們也請專家來看過,是明代的磚窯遺址無疑。當地居民也向記者證實,他們的村就叫“官窖村”。這里像這樣的磚窯以前非常多,不少毀于開荒種地,沒有保護起來。“經常是當地的居民挖出來的,因為太深太硬了,有的就挖一邊留一邊,順便做個擋墻什么的,沒想到,現在意外保留了下來。”這名工作人員說。
棲霞街道的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里最典型的就是饅頭窯,這種窯遺址也是最多的。而棲霞區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介紹,從殘存的窯口判斷,其直徑應該在3.5米左右,屬明代早期,而這么大數量的窯址,在南京乃至江蘇都是罕見的。當地村民說,祖上流傳下來的說法是,他們村一直有“72座窯”的說法,還都被冠以“官窯”的名字。“以前地里挖出來的磚,上面還有字,大都被扔掉了。”當地村民說,這些官窯可能是為當時的達官貴人建造府邸提供建材、修筑城墻及為皇帝或貴族建陵建墓燒制墓磚。專家告訴記者,那些磚上的字,基本上就是燒制磚的窯主人姓名或者作坊名。
實習生 王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