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窯瓷器存世的數量究竟有多少?為何拍賣場上一二十年才出現一件?也許這才是收藏者最關心的話題。上海博物館著名學者汪慶正先生生前曾兩次統計過汝窯瓷的存世數量,1987年統計為65件,1991年更改69件。2009年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學者出川哲朗統計為70件。
現今,被認可的北宋汝窯瓷器大約增加到了79件,大致收藏情況如下:
海內外博物館、公私機構收藏情況:21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17件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15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8件藏于上海博物館,2件藏于瑞典哥德堡勒斯卡設計與裝飾藝術博物館。此外,中國國家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香港藝術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美術館、費城美術館、圣路易斯美術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及牛津Ashmolean博物館各藏一件。

拍賣市場出現的汝窯瓷器,迄今僅有七件汝官窯瓷經由拍賣售出:

北宋汝窯長頸賞瓶,EumorfoPoulos舊藏,1940年5月28日由倫敦蘇富比售出,編號135,現為倫敦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藏品。


北宋汝窯水仙盆,口沿扣飾金屬,原為日本安宅家族舊藏,曾兩次被倫敦蘇富比拍賣,首次是1959年3月17日,編號26;第二次是1970年2月24日,編號1。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北宋汝窯圓筆洗,1980年4月15日由倫敦蘇富比拍出,編號140,原為香港收藏家羅桂祥基金舊藏,現藏于香港藝術館。

北宋汝窯圓筆洗,1982年6月15日倫敦蘇富比拍出,編號252,原藏臺北鴻禧美術館,現為私人收藏。

北宋汝窯盤,原為史蒂夫·姜肯三世舊藏,1992年12月3日香港佳士得拍出,編號276,現被區百齡收藏。

北宋汝窯盤,直徑7.2厘米,似經過火燒,口沿殘損,亦為史蒂夫·姜肯三世舊藏,2006年3月29日紐約佳士得拍出,編號401。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2012年4月4日香港蘇富比,2億786萬港元天價成交。克拉克夫婦,繭山龍泉堂舊藏,編號101。

此外,瑞士玫茵堂、香港沐文堂各藏有一件北宋汝窯圓洗。

汝窯瓷的燒造時間也一直存爭議:有學者認為燒造興盛期前后約20年左右,約在北宋元祐元年(1086)至崇寧五年(1106)之間;另一說認為當在北宋哲宗、徽宗年間(1086-1125)。既便是后者,也僅僅40年時間。從現今海內外博物館收藏的傳世汝窯瓷的數量看,典型汝窯瓷當時的產量少,其燒造時間也不會太長。
北宋汝窯瓷歷來珍罕?;钴S于南宋時期的周煇在《清波雜志》中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明代時汝瓷更是稀罕之物。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論》中這樣描述汝瓷:“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此書寫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可見明初時對汝窯瓷依然極為推崇。清代雍正在位期間(1723-1735)下旨令景德鎮仿燒汝瓷。乾隆對汝瓷更是青睞,令造辦處工匠將自己的詩作鐫刻在他喜歡的汝瓷上,有研究者統計兩岸故宮收藏的傳世汝瓷中,“至少二十件刻有其御題詩”,甚至將雍正在位時仿燒的汝瓷誤認為北宋汝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