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瓷器為什么叫“china”?景德鎮(zhèn)最為流行的說法是:china是昌南地名音譯,景德鎮(zhèn)原名昌南鎮(zhèn),在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年起)改名景德鎮(zhèn)。此時所制瓷器頗負盛名,特供御用,其后外銷朝鮮、日本、越南,甚至經(jīng)阿拉伯遠銷歐洲,皆以產(chǎn)地昌南作為商品名稱。昌南兩音,口碑遠播,寫成法文便是chine,寫成英文便是china。此說法雖能自圓其說,但并不嚴(yán)謹(jǐn)。

文僧蘇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諸文。他認(rèn)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來指我華夏。他研讀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發(fā)現(xiàn)支那一詞最早見于這兩部著作,其原義為“智巧”。他認(rèn)為,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羅多王朝時彼邦人士對黃河流域商朝所治國度的美稱。

外邦對我華夏稱呼,最早曰支那Cina,其后曰拓跋Tabac,最后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國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販瓷器到歐洲,稱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漢譯應(yīng)該是“支那瓦”。陶瓷產(chǎn)品,古稱瓦器。此處ware應(yīng)是瓦之譯音。支那瓦者,中國瓷也。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國名,初無瓷器一義。后來省掉ware,簡稱為China,才小寫其字頭,獲得瓷器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