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北宋徽宗繼位后,因其篤信道教,不喜歡定瓷白色有“芒”,推崇河南省寶豐縣燒制的“汝瓷”,使得一躍成為“五大名窯之首”。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有天青、豆青、粉青等品種。汝窯的青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其釉有“雨過天晴云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譽,歷史上有“縱有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說法。因為品質的出類拔萃和存世量稀少,汝窯成為歷代古董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瓷器。
事實上,對于汝窯數量究竟有多少的問題,目前學界最樂觀的統計數字認為是有79件,而比較常被提及的說法是65件,這是1987年,上海博物館出了一本書《汝窯的發現》,這本書提到了汝窯的數量,認為全球公開出版物中提到的汝瓷一共有65件。所以,65這個數字變得深入人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統計數字在慢慢的上升,散見各方的觀點有67件、67件半、不超過70件、79件等幾種說法,但歸根結底,從60多件到70多件,并沒有動搖“汝窯存世量極少”的說法。

北宋汝窯葵花洗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是現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直徑十三點五公分。是英國著名的中國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舊藏,上世紀70年代轉入日本收藏。2012年4月,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的上拍。該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便引起現場激烈競投。8位競標者相持15分鐘,拍賣由第一口價4000萬港元開始,經過34次叫價后,最終以2.0786億港元成交,并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

北宋汝窯碗
汝瓷碗是北京故宮鎮館之寶,全球僅存兩件,另一件在英國達維德基金會,屬嚴禁拍賣的國家一級文物。乾隆皇帝對其極為鐘愛,于乾隆四十四年于器底御筆題詩一首:“秘器仍傳古陸渾,祗今陶穴杳無存。卻思而久因茲樸,豈必爭華效彼繁。口自中軌非土匭,足猶釘底異匏樽。盂圓切已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乾隆己亥御題。”因乾隆皇帝御筆題詩,其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北宋汝窯弦紋樽
弦紋三足樽全球僅存一件,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是傳世汝瓷中極為罕見的大件器,無價之寶。此器制作莊重古樸,氣韻高雅,上中下三層七道弦紋,更增加了三足樽莊重肅穆之感。胎質細膩,呈香灰色,胎體較輕。里外滿釉,呈天青色微泛藍,并有細小淺白的開片,俗稱冰裂片。色質柔和瑩潤,造型完美和諧,代表了千年國寶汝窯瓷的最高水平。2010年11月7日,北京中嘉國際秋拍,一件相似的汝窯天藍釉弦紋三足樽估價就高達數億元,被全球收藏界尊為當之無愧的“汝窯瓷王”。

北宋汝窯大盤
汝瓷盤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全球汝窯盤中最大的一件。釉色天青純正,內外均開冰裂片,底足外撇,滿釉,五支釘支燒,是標準的汝官窯器物。汝窯無大器,極小的汝窯瓷都身價數億,佳士得國際拍賣公司紐約分公司曾于1992年拍賣一個汝瓷小碟,拍出價是14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高達數1.4億元,專家分析,故宮汝窯盤器型碩大,堪稱千古一絕。

北宋汝窯蓮花碗
北宋汝窯蓮花碗,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國寶,為全球罕見的傳世珍寶。蓮花碗呈十瓣蓮花形,造型比例適度,器身隨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開的花朵,凸凹與蓮口相銜接,顯得格外協調自然,美觀大方。充分表現出蓮花開放之勢,青釉勻凈之溫潤,頗具藝術風韻,造型奇特,精美絕倫,價值同樣是冠絕全球,有傳“十噸黃金不換”之說。
全世界收藏有汝窯瓷器的博物館不到十家。分別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7件,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美國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館和私人典藏約10余件,還有少許私人收藏。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民間藏家不服,覺得汝窯的件數被專家們低估了,比如有網友就在微博上吐槽:“那些都是傳世說,雍正至今二百九十年出土多少?僅清涼一處出土多少?還有沒有出土?那民間自藏呢?…談數字是糊涂之舉。”這位網友說的“清涼”是指1987年在對寶豐清涼寺一個小作坊遺址的挖掘考古中,挖掘出了一批被很多專家鑒定為北宋汝窯的瓷器,除此之外,1988年,在離寶豐寺5公里的一個叫蠻子營的地方。當地農民在挖土的時候發現了一批瓷器,被哄搶一空。后來群眾交回來47件。據專家趙青云的說法,這些全部都是宋汝瓷。
針對民間有不為人知汝窯的說法,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光堯則點明了兩點,汝官窯稀少,一是因為它燒造的時間比較短,二是因為作為中央官窯的產物,當年對汝官窯的管控非常嚴格的緣故。王光堯說,中央官窯燒造最頂級的汝官窯的時間,頂多也就是十幾年。當時,汝州寶豐清涼寺窯場將瑪瑙入釉,創燒出獨特的天青釉汝瓷,被皇室壟斷,成為中央官窯。作為中央官窯,生產是不計成本的,天青釉汝瓷由此達到盡善盡美、登峰造極的成熟期。但這種絕美的天青釉汝瓷專供御用,那些合格品被選入宮中,而其他的不合格品全部當場砸碎,就地深埋。1999年,在寶豐清涼寺的考古發掘中,發掘出天青釉類汝窯瓷器碎片數以噸計,是對這一說法的印證。所以,汝官窯留存于世的數量必然是極其稀少的,民間能找到真正的宋汝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