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窯葵口盤(元代)

哥窯八方貫耳扁瓶

哥窯膽式瓶

哥窯青釉貫耳瓶

哥窯青釉弦紋瓶哥

窯青釉魚耳爐

哥窯青釉海棠式花盆

哥窯青釉葵瓣口盤

哥窯八方碗

哥窯碗

哥窯葵花洗
宋代五大名窯中,哥窯的身世最為撲朔迷離。
元代孔齊的《至正直記》較早地描述了哥窯瓷器:“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
明初呂震等人撰繪的《宣德鼎彝譜》把哥窯與其他宋代名窯相提并論,有“柴、汝、官、哥、鈞、定”之說。
哥窯窯址迄今尚未得到準確認定。根據文獻記載,大約有兩個線索:一個說法是,宋代的章氏兄弟在龍泉窯燒制青瓷,哥哥章生一創燒了哥窯;另一個說法是,南宋修內司官窯附近,民間窯場燒制了哥窯。
明代陸深《春風堂隨筆》記述:“哥窯,淺白斷紋,號百圾碎。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處州人,主龍泉之琉田窯,生二所陶青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即官窯之類,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窯。”琉田今名大窯,是龍泉窯的中心窯場之一。
比陸深略晚的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又有別論:“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二窯燒造種種未易,悉舉例可見,所謂官者,燒于宋修內司中,為官家造也,窯在杭之鳳凰山下……哥窯燒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窯質之隱紋如蟹爪,哥窯質之隱紋如魚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文中“取土俱在此地”已將哥窯產地定為杭州。這一前一后的兩種說法,是明代文獻中最典型的關于哥窯產地的記述。
清代《南窯筆記》哥窯條記載:“即名章窯,出杭州大觀之后,章姓兄弟,處州人也,業陶,竊做于修內寺,故釉色仿佛官窯。紋片粗硬,隱以墨漆,獨成一宗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淡牙色數種。又有深米色者為弟窯,不堪珍貴。間有溪南窯、商山窯仿佛花邊,俱露本骨,亦好。今之做哥窯者,用女兒嶺釉加椹子石未,間有可觀,鐵骨則加以粗料配其黑色”。《南窯筆記》把兩種傳說合二為一,并對后世仿制哥窯稍作記述。
196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特請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所提供的宋哥窯實物標本進行化驗,結果證明其化學成分、紋片顏色和形式皆與龍泉青瓷有所不同。研究者因而推斷,宋哥窯似應出自南宋修內司官窯,只是因當時的官窯對民間保密,棄窯時又作了處理,故其窯址迄今未能發現。2011年9月,龍泉市召開了龍泉溪口窯黑胎青瓷研討會,根據近年來溪口窯的挖掘整理情況,初步判斷龍泉溪口窯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明清文獻中所述的哥窯。
哥窯的特征有三:
1. 金絲鐵線開片。哥窯釉層有網狀開片,或重疊如冰裂,或細密如魚子紋,俗稱百圾碎;黑色大開片與紅、黃色小開片交織重疊,形成金絲鐵線的視覺效果。
2. 聚沫攢珠般的釉中氣泡。哥窯釉水肥厚,釉中氣泡密布,如珠隱現,含蓄內斂。
3. 紫口鐵足。哥窯胎體中含鐵量較高,胎體為較厚的釉層相裹,口沿釉薄處隱現深紫色,底足露胎處呈深褐色,俗稱紫口鐵足。
在中國陶瓷史上,有很多不解之謎,哥窯的燒造地點和時間至今仍爭論不休。宋代“五大名窯”中的哥窯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因為從元代開始,人們就只聞其顯赫的名聲而不見其窯址,只能從文獻的只言片語的描述中展開遐想。有北宋說,有南宋說,有元代說;有龍泉地區的哥弟窯說,有南宋官窯另設哥窯說,有杭州老虎洞舊窯元代新窯說,有景德鎮元代哥窯說等等。
哥窯的特殊之處是瓷器表的紋片別具一格。釉面開裂本來是瓷器釉面的一種缺陷,但這種缺陷成為瓷器窯燒自然形成的紋裂美,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裝飾風格,散發出自然天成的韻味。無論是早先窯燒過程中無意中形成,或者是通過人工控制,使釉表出現冰裂狀或魚子狀的紋片,再染上黃或黑深淺相間的顏色,形成一種更加鮮明的碎紋之美。這種品種的瓷器,無疑讓人心往神馳,感慨窯變的造化。
哥窯有瓷胎和砂胎兩種。胎骨變厚薄不一,胎色呈黑、灰、黃幾種。由于釉層非常厚,使器物的外觀圓潤飽滿。釉色大多是灰青色,也有的月白、粉青、米黃等色。哥窯釉質純粹濃厚,不甚瑩澈,釉內多有氣泡,如珠隱現,故通稱“聚沫攢珠”。哥窯器物傳世的以各式瓶、爐、洗、盤、碗、罐為常見。
近年來學術界討論的熱點主要有:
1、故宮清宮舊藏的傳世哥瓷身份問題:是宋元舊藏還是明代仿燒?
2、哥窯的窯址到底在哪里?
3、最近龍泉地區發現的類哥窯窯址是不是歷史上的哥窯窯址?
4、哥窯到底創燒于北宋、南宋、元代三個中那個時期?
5、安徽出土的元代窖藏中的哥窯瓷器窯址屬于哪里?
6、元人孔克齊《靜齋至正直記》中所說舊哥哥窯瓷器是南宋所燒還是元代早期所燒?
關于這些問題,古陶瓷學術界自從明代以來一直爭論到現在,所涉文章和論述無數,實在太費精力了。鑒于安徽所出土的哥窯瓷與故宮舊藏、與海外所藏、與杭州考古所處標本、與北京地區出土的標本的明顯不同,這讓人產生是不是元代在景德鎮地區設窯所燒?
跑遍景德鎮許多有窯址的地方,試圖發現蹤跡,但都無功而返。后來有人確實發現從景德鎮東部類開片的厚釉標本,從修足看頗有元代風格。經過再次到景德鎮東部考察和尋找,發現有乳濁厚釉開片平底碗標本,但屬于影青釉和樞府釉之間的過度實驗產品。在哥窯窯址未發現之前,天知道這些哥窯珍品分別出自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