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里,有一件造型非常奇特的壺,它總能吸引參觀者的目光和贊嘆聲。這個壺跟普通的壺可不太一樣。這是一件造型獨特、構思巧妙的倒灌壺,壺身呈圓形,蓋、梁、身連為一體。象征性的壺蓋為柿蒂形,提梁是一只伏臥著、圓眼短嘴的鳳凰。壺嘴為一張口側臥的母獅,一只幼獅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動,活潑可愛。壺身一周飾有凸雕的纏枝牡丹花,下飾一周仰蓮瓣,紋飾簡潔明快。壺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灌水時將壺倒置,水從母獅口外流時為盛滿。因壺內有漏柱與水相隔,所以底部雖有孔而不會漏水。


提起這件倒裝壺的來歷,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呢!1968年,陜西彬縣城關公社東關大隊的一位農民在城墻取土時,突然從土中挖出一件東西,他趕忙拾起來,用手拂去表面的泥土,一件精美的青瓷壺呈現在眼前,后來這件青瓷壺流傳到了西北大學哲學系資料員高立勛同志的手中,1982年,高同志將這件神奇的倒裝壺捐贈給了陜西省碑林博物館。專家給這個沒有蓋的瓷壺,起了一個頗有意味的名字,叫倒裝壺……